小主,
强忍着那股几欲夺眶而出的激动,上前一步,敛衽下拜。
“弟子林朝英...”
“拜见三叔。”
陈安虚抬右手,柔和之力将其托起。
“无需多礼。”
林朝英缓缓起身,一旁随身携带的书箱当中取出了数十卷早已泛黄,却又无比厚重的书册。
她双手奉上,神情肃穆。
“三叔,幸不辱命。”
“朝英游历红尘一百二十载,亲眼见证了这盛世起落。”
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冰冷与释然。
“大周......”
“盛极而衰,如今已如当年旧朝,行将朽木。”
......
陈安眸光平静,接过了那数十卷厚重的书册。
此为,巡世手记。
他并未立刻翻阅,一双深邃的眸子仿佛早已穿透了这百余年的时光,将红尘俗世的沧海桑田尽数洞悉。
“辛苦了。”
陈安缓缓颔首,示意众人稍等片刻,随手翻开了第一卷。
[巡世手记·甲子卷]
建炎一百三十年,冬。于终南山,见故人王重阳...其道虽可观,然非我道...
[巡世手记·乙丑卷]
建炎一百四十五年,春。至江南。
格物监新制蒸汽铁牛已经遍行乡野,然民多有怨言。机器夺人力,失地者众,汇于城郭,沦为劳工,宿于棚屋,境遇凄惨...
[巡世手记·丙寅卷]
建炎一百五十年,夏。抵金山州。
此地富庶,已非当年蛮荒。然而内阁严禁格物之术外传,严禁私造铁甲舰,视其民为藩篱,其民怨怼...
[巡世手记·丁卯卷]
建炎一百九十年,秋。
内阁首辅致仕,新辅王楷继之。王氏,乃当年四喜公之后。
王氏执掌大周通行商行,垄断四海,亦掌格物监之权,权倾朝野,渐成新世家...
......
陈安翻阅的速度不快不慢,神情亦无半分波澜。
仿佛那纸上所载的,非是一个煌煌盛世如何一步步走向僵化与割裂,而只是一篇再寻常不过的山水游记。
清风、金灵,乃至三位长老,皆静立于一旁,不敢惊扰。
他们能感受到,随着陈安的翻阅,这天池湖畔的气机,似也随之变得愈发沉凝。
一卷,又一卷。
自建炎八十年启,至建炎二百零年。
从一开始的万物萌发,勃勃生机的场景。
到自金山州传来宣告独立的《告万民书》。
到那支跨海平叛,却折戟于水雷下的远洋舰队
再到那场爆发于江南织造总厂,又被蒸汽甲士血腥镇压的劳工起义。
......
直至最后一卷。
[巡世手记·癸未卷]
建炎二百零一年,冬。
淮水红巾军起,其首领不知名姓,然其军纪律严明,开仓放粮,专杀工坊主与内阁爪牙。
天下苦工坊主久矣,纷纷揭竿而起,四处呼应。
内阁疲于应付金山州之叛,中原空虚,竟一时难以剿灭。
天下...大乱。
......
陈安缓缓合上了最后一卷手书。
今日的天山难得晴朗,天光明媚。
然而在众人眼中,却仿佛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两百年发展,终至盛极而衰,还是逃不过这...轮回么。”
清风率先打破了沉寂,同样看过此册的他心头此刻生出无尽感慨。
他虽然久居山中,但同样是那场建炎中兴的亲历者。
见证了师兄陈安、林冲、岳飞等人,是如何费尽心血,方才将这片破碎的山河重塑。
却不曾想,不过短短两百年时间,自己还未曾逝去。
这煌煌盛世,便已经提前一步走到了尽头。
“三叔。”
林朝英上前一步,那双沉静的眸子里此刻燃起了一簇冰冷的火焰。
“这非是天道轮回,而是人心之祸。”
其人声音清冷,一如昆仑罡风。
“王氏垄断商行、格物监,以蒸汽之力,压榨万民血汗,此为一祸。”
“内阁坐视贫富割裂,阶级对立,不求疏解,只知以铁甲镇压,此为二祸。”
“其视金山州为藩篱,竭泽而渔,致其独立,此为三祸。”
“此三祸皆在人心,非是天命。”
林朝英按住了腰间的剑柄,剑鸣清越。
“三叔,朝英此番归山,非为避世。”
她望着陈安,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