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外突然传来马车轱辘声,是西陆的商队到了,拉货的马车上堆着火山岩,车斗里还坐了个穿西陆服饰的老者,正捧着本厚厚的账簿,跟东域的账房先生核对数字。“……星砂路的维护费就从三族贸易税里扣,每份货物抽三个星砂粒,不多吧?”老者的东域话说得磕磕绊绊,却透着认真。
东域的账房先生点头:“合理,不过得记在‘共荣账’上,三族各持一份副本,免得以后扯皮。”
虚空的星旅者突然指着天空,大喊:“看‘共生座’!”
众人抬头,晨光里的三颗亮星格外清晰,其中最亮的那颗旁边,竟多了颗新的小星星,像个调皮的跟屁虫。阿砚看着星砂路在脚下微微发亮,突然明白这条路不只是用来走的——它是根线,把三族的土地、手艺、人心都串在了一起;它也是面镜子,照见那些曾经的隔阂如何变成如今的默契。
小丫头突然指着工坊角落,那里堆着三族孩子做的“路标”:东域的木牌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河,虚空的石板上刻着幼稚的星图,西陆的火山石上用红漆画着小火苗,三块路标并排插着,风一吹就轻轻碰撞,发出“叮咚”的响声,像在唱歌。
“阿砚主事,”西陆男孩举着块刚凿好的石板跑过来,石板上刻着个大大的“家”字,三族的文字各占一边,“这个能放在路尽头吗?我爹说,走到头就是家了。”
阿砚接过石板,掂量着它的重量——不重,却像揣了块暖玉,熨帖得很。他望向星砂路延伸的方向,晨雾散尽的地方,三族的房屋错落有致,东域的瓦檐、虚空的星顶、西陆的石墙,在晨光里连成一片,再也分不出哪是哪的边界。
“走,我们去把它立起来。”阿砚牵着三个孩子的手,踏上还带着潮气的星砂路。星砂在他们脚边流动,像在鼓掌;远处的三界炉发出“嗡”的轻响,光纹顺着星砂路蔓延过来,在“家”字石板周围织成个光笼。
小丫头突然停下来,指着路边的草丛里,那里有朵三色花——东域的粉、虚空的蓝、西陆的红,花瓣紧紧贴在一起,正对着“共生座”的方向。她弯腰摘下花,别在阿砚的衣襟上,认真地说:“阿砚主事,这是‘共荣花’,我娘说看到它的人,会永远在一起。”
阿砚低头看着衣襟上的花,忽然觉得眼角有点发热。他想起刚铺星砂路的时候,自己总担心这条路走不长远,怕东域的水冲垮路基,怕虚空的星砂跑光,怕西陆的火山灰开裂。可现在看着脚下流淌的星砂,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看着远处三族工匠合力敲响的晨钟,突然明白:所谓“共荣”,从来不是求个完美无缺,而是哪怕路塌了坑,也有人一起补;哪怕星砂跑了,也有人一起追;哪怕花朵开得歪歪扭扭,也有人笑着把它别在衣襟上。
星砂路的尽头,西陆的铁匠铺传来第一声打铁声,东域的水车开始转动,虚空的星灯还没熄灭,在晨光里闪着温柔的光。阿砚把“家”字石板插进土里,石板刚站稳,周围的星砂就像受到召唤似的,纷纷聚拢过来,在石板底座堆成个小小的光丘。
三个孩子手拉手围着石板转圈,嘴里唱着新编的歌谣,调子混着东域的婉转、虚空的空灵、西陆的雄浑,不成章法,却格外动听。阿砚站在原地,看着星砂路在晨光里延伸向远方,像条没有尽头的彩带,心里突然很踏实——这条路,他们会一起走下去,一步一步,不急不慌,直到把“共荣”两个字,走成生活里最平常的样子。
风吹过共祭林,星木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孩子们的歌声。阿砚摸了摸衣襟上的三色花,花瓣上的露珠滚落,滴在星砂路上,立刻被星砂接住,化作颗小小的光珠,顺着路面的凹槽,向三族工坊的方向滚去,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连接着这片正在生长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