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王茹、石墩、钱贵、赵老蔫等核心守护者皆在座,神情专注。
“……高丽王庭对吾等颇为礼遇,然其国小力微,夹于契丹、女真及我朝与伪宋之间,行事谨慎。”
“其国中亦产铜铁,然冶炼之术粗陋,远不及我朝。”
“所产人参、貂皮、海东青,确为上品……”
陈稳轻声念着关键段落。
赵老蔫听到冶炼之术粗陋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但并未出声。
陈稳继续翻页,目光落在后续关于日本的记载上。
“……倭国(日本)诸侯分立,所谓‘天皇’形同虚设,权柄多在‘关白’‘征夷大将军’之手。”
“其民好勇斗狠,擅铸刀,然国中多银矿,却乏精炼之法,多以粗银或砂金交易……”
“其国对海外之事,既好奇又警惕……”
石墩听到“好勇斗狠,擅铸刀”时,眉头微挑,显然记下了这个信息。
当陈稳翻到关于海路航行和地理的记录时,众人更是屏息凝神。
“……自海州出发,借季风与海流,顺遂时约二十余日可达高丽西岸。”
“自高丽南端釜山浦继续东行,穿越对马海峡,遇逆流及风浪,约十余日可抵倭国九州肥前国平户港……”
“此海路虽艰险,然已探明主要航道、暗礁及可避风之港湾,并绘制海图……”
“海路可行!”
最后四个字,陈稳念得格外清晰有力。
静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松气声。
海路可行,意味着陈朝多了一条不受陆地光幕限制的对外通道!
意义非凡!
“好!太好了!”
张诚抚掌笑道。
“海路既通,我朝便可与海东诸国直接贸易,获取所需物资,更能借此了解域外风情,开拓眼界!”
“不必再完全受限于西边那道屏障!”
然而,陈稳的眉头却微微蹙起,翻到了见闻录的最后几页。
那里记录着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却同样重要的信息。
“……在高丽王京(开城)及倭国博多港,均见到悬挂伪宋旗帜之商船。”
“其船体型略小,装饰更为华丽,多以丝绸、瓷器、书籍换取当地特产。”
“伪宋商人活动颇为活跃,与当地豪商、乃至部分权贵交往甚密。”
“据高丽一低阶官吏酒后透露,伪宋商人曾向其打探我朝海船规制、武备及贸易货物种类等情报……”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