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忠诚教育

“咱们手中的刀枪,吃的是大陈的粮饷,护的是大陈的百姓,忠的是大陈的天子!”

“谁敢动摇军心,谁敢里通外国,就是咱们所有人的死敌!就是韩大将军在天之灵也不会放过他!”

激昂的话语,配合着鲜活的例子,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士兵的心灵。

尤其是在陇州边军大营,王禀亲自现身说法,将自己当时的挣扎与最终的选择,坦诚地告知麾下将士,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将军做得对!”

“咱当兵的,讲究的就是个忠义!”

“谁敢来策反,先问问老子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军队的凝聚力,在这一次次的思想洗礼中,悄然提升。

各级官衙之中,风气也为之一肃。

王茹亲自督促吏部与监察御史,将“忠”字作为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

并非流于表面的歌功颂德,而是考察其是否恪尽职守,是否心系百姓,是否在关键时刻能站稳立场。

各级官学、乃至民间蒙学,也接到了礼部刊发的教化文书。

要求先生们在讲授圣贤文章之余,必须穿插讲述当朝英烈事迹,如韩通殉国,如王禀拒诱,阐述忠君爱国、保卫家园的道理。

甚至连市井之间,茶楼酒肆,也开始流传起一些由风闻曹暗中引导、经过加工的评书段子。

内容无不是歌颂大陈立国之正,揭露伪宋傀儡本质及铁鸦军邪祟背景。

“……话说那伪宋之主赵匡胤,本是陛下手下败将,被囚于澶州,如同丧家之犬!”

“是那见不得光的铁鸦残渣,将其救出,塞入那镜中世界,充作提线木偶!”

“为何那伪宋事事模仿古制,亦步亦趋?只因它们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得靠模仿度日!”

“哪像咱大陈陛下,自焦土镇白手起家,一刀一枪,皆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江山,护佑的皆是实实在在的黎民百姓!”

这些评书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很快便在民间传播开来。

百姓们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道理,但谁对他们好,谁能让这乱世安稳下来,他们心里自有一杆秤。

伪宋?镜中幻影罢了!

铁鸦军?那更是祸乱天下的邪魔!

不知不觉间,“忠君爱国,抵御伪宋铁鸦”的思想,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渗透至大陈的军队、官场、学堂乃至市井街巷。

一种基于共同认知和信念的凝聚力,正在慢慢形成。

这一日,王茹轻车简从,巡视汴京郊外大营。

校场上,数千将士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