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新政成效

汴梁城内的暗流汹涌,边境的战云密布,并未能完全阻断新朝政令在基层的推行。

相反,在陈稳坐镇京城,以铁腕与怀柔并济的手段稳定朝局后,那些由他亲自推动、旨在安抚民心、恢复生产的新政,开始如同春雨般,逐渐渗透到京畿乃至更远地区的土壤中,并悄然焕发出生机。

而陈稳那独特的“能力赋予”能力,也不再局限于战场,开始以一种更为精细、更具策略性的方式,应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建设领域。

这一日,陈稳在张诚与王茹的陪同下,轻车简从,再次来到了汴梁城外的运河码头。

与月前离京时的肃杀相比,此时的码头显得繁忙而充满活力。

宽阔的河面上,漕船、商船往来如梭,桅杆如林;

码头上,扛着麻包、推着独轮车的力夫号子声此起彼伏;

临河而建的货栈大多已经开门营业,伙计们忙碌地清点着货物,算盘声噼啪作响。

造成这一变化的核心,正是陈稳力排众议,优先恢复并加强了管理的漕运。

“陛下,自《疏通漕运令》颁布,并由工部赵尚书亲自督管以来,阻塞的河道已被清理,损毁的码头也得到修复。”

张诚指着繁忙的河面,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更重要的是,您下令减免了过往漕船三成的厘税,并严惩了沿途胥吏的勒索盘剥。”

“如今,不仅江南的粮米、布帛能更顺畅地运抵京师,连带着河北、山东的商路也活跃了许多。”

“市面上粮食的价格,比上月足足下降了两成,民心大为安定。”

陈稳微微颔首。

漕运是汴梁的生命线,打通了这里,就等于给虚弱的都城注入了血液。

他目光扫过那些喊着号子、汗流浃背的力夫,对身旁的王茹道;

“王卿,你前次巡按,曾奏报漕运力夫被层层盘剥,生活困苦。”

“如今情形如何?”

王茹今日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素雅衣裙,闻言上前一步,恭敬回道;

“回陛下,臣近日再次暗访核查,情形已大有改观。”

“朝廷设立了专门的‘漕运司’,统一招募、管理力夫,规定了明确的装卸费用,并由官府直接发放,杜绝了中间包工头的克扣。”

“虽然依旧辛苦,但力夫们所得,已能勉强养家糊口,脸上也多了些笑模样。”

“不少因战乱逃亡在外的力夫,听闻消息后,也正在陆续返回。”

她顿了顿,补充道。

“不过,漕运初通,事务繁杂,新设的漕运司官吏人手紧张,办事效率尚有提升空间,臣已督促他们尽快改善。”

“效率……”

陈稳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眼中若有所思。

他沉吟片刻,对张诚和王茹道;

“你们随朕来。”

他并未摆出帝王仪仗,只是如同寻常官员般,走向码头一处正在卸运大批粮袋的泊位。

负责此处装卸的,是一名漕运司新委任的队正,见到几位气度不凡的人过来,虽不认识陈稳,却认得张诚和王茹这两位经常出现在朝堂和监察系统中的高官,连忙上前行礼,神情有些紧张。

“不必多礼。”

陈稳摆了摆手,目光落在那些正将沉重的粮袋从船上扛到岸上货栈的力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