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内的决策,如同在湖面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周军阵营。
接下来的两日,周军大营及其外围区域。
呈现出一种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忙碌景象。
不再是单纯的营垒加固和阵型操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细密而高效的部署。
按照陈稳的建议,各军被抽调出的精锐士卒开始以都(百人)为单位。
进行紧急的适应性合练。
重点演练小队在山林、丘壑间的穿插、埋伏与反击。
以及如何与预设的防御工事配合。
张永德和韩通麾下的辅兵。
以及大量被征召的民夫,则在靖安军派出的、有经验的工兵指导下。
于各条粮道的关键节点、水源地附近,热火朝天地挖掘陷马坑。
设置一道道隐蔽的绊马索,并将改良后更易携带和组装的新型拒马、铁蒺藜。
巧妙地布置在敌军骑兵最可能冲击的路线上。
陈稳本人更是忙碌不堪。
他不仅要统筹靖安军自身的行动,继续在外围猎杀契丹游骑。
还要穿梭于各军之间,与张永德、韩通协调工事修筑的进度和标准。
甚至被柴荣要求,在几支新组建的快速应援队面前。
简要讲解了一番小队作战的要领与配合心得。
他没有藏私,将一些基于“能力赋予”思路简化而来的。
用来提升小队协同与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坦诚相告。
这些方法虽不及系统赋予那般逆天。
却也是远超这个时代普通军队训练水平的精华。
他的声望,在这种实质性的贡献中,愈发稳固。
以往或许还有人因他升迁过快而心存芥蒂。
如今见他确有真才实学,且于大局有益,那点芥蒂也大多化为了认可。
即便是心高气傲如赵匡胤,在观摩了一次靖安军的小队战术演练后。
也私下对亲随感叹:
“陈文仲练卒,确有独到之处,非侥幸也。”
然而。
这种忙碌与变化,并未能驱散弥漫在战场上空的压抑感。
相反,随着周军防御体系的逐渐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