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在田野里沐浴着阳光雨露,疯狂生长。
而焦土镇的工坊区,也同样迎来了一场静默的革命。
陈稳深知,优质的铁料和盐一样,是文明的火种,必须让这火种燃起更旺的火焰。
铁匠铺成了他第一个重点关注的“技术攻坚”点。
炉火终日不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成了焦土镇最振奋人心的乐章之一。
但陈稳观察几天后,发现效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石墩师傅手艺是好,但几乎全凭个人经验和感觉。
打造一件农具或武器,从烧铁、锻打、淬火到打磨,全部一人包办。
耗时良久,且尺寸、重量难免有细微差异。
这天,陈稳拿着两把几乎同时打造出来。
但刃口角度和重量明显不同的柴刀,找到了刚歇下来喝水的石墩。
“石师傅,辛苦了。”
陈稳将柴刀递过去。
“你看这两把刀,若是打仗或砍硬木,用起来感觉会一样吗?”
石墩黝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是闷声道:
“手工打的,难免有点出入,不影响用。”
“如果我们可以让打出来的每一把刀,都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陈稳抛出了他的想法。
“不仅一样,还能打得更快。”
石墩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和不信。
陈稳不再多说,而是拿起一根木炭,在平整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分解图:刀身、刀柄、以及几个关键部位的“卡板”模具。
“我们不求一次成型。”
“可以先集中烧炼铁料,由力气大的学徒负责反复锻打,去除杂质,制成规格统一的铁条。”
“然后,用硬木做出模具,锻打刀胚时,用模具卡住关键尺寸,确保雏形一致。”
“开刃、淬火、安装木柄,这些步骤也可以分开,由专人负责。”
“比如,专门有人负责烧火控温,有人专精锻打粗胚,有人负责精细开刃,有人擅长淬火把握火候……”
8倍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竟然让他产生了现代化流水线的生产理念。
并且能够用这个时代工匠能够理解的方式拆解、阐述。
他讲得细致,甚至亲自拿起锤头演示如何利用模具进行限制性锻打。
以确保基本形状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