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砺剑晋中

“没经验就学,”王振一挥手:“我当年也是从扛红缨枪开始的,军区马上要开高级军官培训班,你们团一级、营一级的主要干部都给我去听课,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亲自讲,还有老旅长们分享经验,回来再教给连长、排长,一级带一级,得给我教会怎么打枪怎么冲锋,”

类似的场景,在新2旅、新3旅、新4旅的组建地同时上演。周第、胡才、高士一这几位新任旅长,也都是久经战火考验的干部,深知责任重大,无不卯足了劲整训部队。

根据地成了练兵场,口号声和脚步声打破根据地的寂静;白日里,靶场上的枪声、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不绝于耳;夜晚,各营地干部战士围坐一起,学习战术条例,讨论战例。

军区高级军官培训班,在司令部附近一个隐蔽的山谷里开班了。第一期学员,主要是新编旅、团的军事主官和部分优秀营长。张百川上了第一课。

他没有讲高深的理论,而是结合湘江血战、四渡赤水、七桥山战斗、老鹰涧设伏、二十里铺围歼鬼子第16旅团、吕梁反扫荡、黄崖底伏击以及刚刚结束的晋中战役等一个个鲜活战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运动战、伏击战、袭击战的精髓,重点剖析如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何调动敌人、创造战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仗,不能光靠猛冲猛打,”张百川站在一块简陋的黑板前,上面用粉笔画着简易的战术示意图:“要动脑子,鬼子装备好,火力强,我们就要利用地形,靠近了打,夜战、近战,让他们的重火力发挥不出来,鬼子要分进合击,我们就要找准它一路,速战速决,打掉它,其他几路自然就缩回去了……”

台下,那些从血火中爬出来的团长、旅长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埋头记录,这些经验,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此刻被系统地总结出来,让他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政委主讲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我们的队伍为什么能打胜仗?因为我们背后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扩编不是简单的招兵买马,要把根深深扎进群众的土壤里,每一个战士都要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萧参谋长则侧重后勤保障、侦察通讯、工事构筑等具体业务:“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是信息。电台怎么用?地图怎么判?遭遇战怎么展开?伤员怎么后送?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培训班的学习气氛异常浓厚,课后,学员们三五成群地讨论到深夜,老部队的旅、团长们也常来交流,传授带兵心得、这种大规模的、系统性的军事培训,极大提升了晋西北军区各级指挥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

兵工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三岔沟深处机器昼夜不息。从阳泉、榆次等地缴获的车床设备被安装起来,工人们日夜倒班,复装子弹,制造木柄手榴弹和地雷,虽然还无法生产重武器和炮弹,但能保障部队基础的弹药消耗,已是意义重大,张百川鼓励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克服困难,多造枪弹,支援前线。

与此同时,针对晋中地区的侦察和渗透工作悄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