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江南归附

使者面如土色,却不敢讨价还价,只能连夜赶回江南复命。

三日后,江南传来消息:周室皇帝接受所有条件,将在金陵城举行献城仪式,迎接大秦军队入城。

李砚没有亲赴江南,而是派赵勇率领五万铁甲重步兵营南下接管。他知道,江南百姓对“蛮夷”仍有芥蒂,让赵勇这位中原出身的将军前去,更能安抚人心。

“入城后,严禁烧杀抢掠,凡敢扰民者,斩立决。”李砚对赵勇叮嘱道,“接收官府粮仓,开仓放粮,告诉百姓,大秦的税赋与北方一样,免除徭役,鼓励农桑。”

赵勇领命而去,铁甲重步兵营踏着整齐的步伐,渡过长江,开进了这座江南的繁华都城。金陵百姓起初闭门不出,看到秦军秋毫无犯,甚至帮着清理街道、修缮房屋,才渐渐放下心来,开门迎接。

当开仓放粮的消息传开,金陵城彻底沸腾了。百姓们提着布袋涌向粮仓,看着白花花的大米,想起周室统治时的苛捐杂税,不少人当场哭了出来。

“还是大秦的皇帝好啊!”一个老农捧着大米,对身边的人说,“以前交了粮税,家里就揭不开锅,现在不仅税少,还有余粮能换钱!”

江南的接管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大秦的官吏迅速到位,推行编户齐民;百工营的工匠南下,改良织机与农具;科举取士的消息传到江南后,无数儒生报名应试,渴望能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

半年后,李砚才踏上江南的土地。此时的金陵,已褪去了周室的痕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大秦的旗帜,市集上北方的土豆与江南的丝绸摆在一起出售,连孩童都在传唱“大秦皇帝免徭役”的歌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这是江南的新粮税账簿。”户部尚书呈上册子,脸上满是喜悦,“虽然只收商税,但江南富庶,仅丝绸一项的税收,就抵得上北方三州的总和。”

李砚翻看册子,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江南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这里的瓷器、丝绸将通过北洋水师的楼船,运往波斯、大秦(罗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金陵停留期间,李砚特意去了当地的造船厂。那里的工匠正在按百工营的图纸,建造能远洋航行的楼船,船体上还安装了新研制的“水轮”,航行速度比传统帆船快了近一倍。

“陛下,这种水轮船不用靠风力,只要有士兵踩踏,就能前进,在无风的内河尤其好用。”造船工匠兴奋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