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聊得热火朝天,忘乎所以。
不一会儿,两人开始交流各自的计谋计策。
比如荀攸就说了一个话题:
“主公曾给攸讲过一个案例,攸觉得此例十分经典。讲得是敌方有两个军队,甲兵五万人,乙兵一万人,二者呈掎角之势……”
“攸觉得,二者既成掎角之势,若要除甲兵,不如声东击西,佯攻乙兵……再在甲兵赶来的必经之路设上埋伏,若其不至,则除乙兵,若其至,则败甲兵于猝不及防之下。”
“如此,可分而破之。”
荀攸一聊起兵法战术,就滔滔不绝起来,双眼放光,表情也变得丰富。
荀攸采用的是围点打援、调虎离山之计。
贾诩肯定地点点头,亦说了自己对此案例的看法:
“诩以为,可用攻心战术。听公达描述此例,二者之间的信任并不牢固,可以离间之计破之,瓦解双方配合的信心。若是二者联结密切,无法离间,亦可派出‘疑兵’,使其漏出破绽……”
离间?这荀攸倒是没想过,他的表情若有所悟。
二者虽然此刻正在“纸上谈兵”,但袁基并不会因此小看二者任何一人。或者说袁基就是因为看好他们每一个人,所以才极力招揽二人。
他此时正用欣赏的目光看着贾诩和荀攸,不时喝几口酒,或抚掌表示赞同。
二人也时不时将袁基拉入话题。
贾诩询问袁基:
“明公对此例如何看?该以何计策破之?”
袁基放下酒杯,坐姿放松地回复:
“公达之计自是不错,基早已夸赞多次。所谓攻心为上,基觉得文和的攻心之计更是极好。”
“若是某面对此局面,则会——攻其必救。打击其后方粮草基地,断其粮道,迫其回防。如此,便可反客为主,攻守之势异也。”
“若其不回防,便一步步蚕食对方资源,迫使其陷入绝境……”
贾诩听闻此计,连连点头。
荀攸已经听过一次,但依旧心生感慨。
——主公深谙兵法,举手投足意气风发,让人忍不住畅想,若其身处战场,指点江山之时,又该是何等风采?
更是忍不住想象,若追随其一起驰骋疆场,又该是何等的畅快。
贾诩和荀攸看向袁基的眼中都闪烁着光亮,他们已经不知多少次感慨——有如此主公,此生何其幸哉!
典韦在一旁吃吃吃。
边吃边听着三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