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午后,闷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空调的嗡鸣声在房间里回荡。韩风的目光紧盯着屏幕上沪银2312合约的走势,手中的鼠标微微出汗。这是他在PTA和氧化铝上连续获利后的又一次出击,账户资金已经逼近六十万,但内心的谨慎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沪银的波动节奏和其他品种完全不同。”韩风轻声自语,调出了最近一个月沪银的分时图。那锯齿般尖锐的走势,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品种的暴躁脾气。与趋势性较强的化工品不同,沪银的走势更加随机,经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又在转瞬间回归平静。
韩风之所以选择交易沪银,是因为最近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贵金属板块波动加剧。他判断在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白银作为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兼具的品种,可能会有表现机会。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入场的是技术面上的一个细节——沪银在5800点附近已经震荡了七个交易日,波动幅度逐渐收窄,像是被压缩的弹簧,随时可能爆发。
“突破在即。”韩风在交易日志上记录道。他制定了详细的交易计划:在价格突破5830时做多,止损设在5800,目标是5900。这个止损幅度三十点,约合每手150元,在他的风险承受范围之内。
周一夜盘,沪银在5810-5825区间窄幅震荡,成交量萎缩。韩风像猎人般耐心等待着,他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贸然进场很可能被震荡洗出,必须等待明确的突破信号。
晚上九点十五分,行情突然启动。一笔千手大单将价格直接从5820拉升至5835,突破了韩风预设的入场点。
“来了!”韩风毫不犹豫地按照计划在5832进场做多,建立了20手多单。进场后价格继续上冲至5840,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然而,市场的残酷往往超出想象。就在韩风进场后不到三分钟,行情突然反转。一笔更大的卖单将价格从5840直接砸到5820,随后卖盘如潮水般涌出。价格像自由落体般直线下跌,5810、5805、5800...韩风的止损点被瞬间击穿。
“止损!”韩风几乎是本能地敲击键盘,在5798位置平掉了所有多单。从进场到止损,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每手亏损34点,总计亏损6800元。
虽然亏损金额不大,但这次交易的迅速失败让韩风陷入了沉思。他调出刚才那几分钟的成交明细,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发现就在他进场的同时,有一笔五千手的空单悄然建立,这很可能是一家机构在故意“打止损”。
“这就是期货市场的残酷之处。”韩风苦笑着摇头。他意识到,在沪银这种高波动性品种上,传统的固定点数止损可能并不适用,因为市场噪音太大,很容易被随机波动触发止损。
这次经历让韩风开始重新思考止损的艺术。他回忆起自己刚入期市时,经常因为止损设置不当而被迫离场,要么是止损设得太近,被正常波动洗出;要么是止损设得太远,亏损过大影响心态。后来他学会了用ATR指标来设置止损,在化工品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沪银上,这套方法似乎也需要调整。
第二天,韩风暂停了实盘交易,专心研究沪银的波动特性。他统计了最近三个月沪银的日内波动数据,发现这个品种的平均日内波幅达到80-100点,远高于其他品种。而且,沪银经常出现“秒杀”行情——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冲击某个价位,然后又迅速回归。
“对付这样的品种,可能需要更灵活的止损策略。”韩风在笔记中写道。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止损思路:时间止损。即进场后如果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按照预期方向运行,就立即离场,不管是否触及预设的止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