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辉伸手指向炮塔上部的圆盘形模块,“这个是相控阵雷达,主要负责火控、导引,同时为周围部队提供战场视野。”
“主武器是这门——等离子轨道炮。”林绍辉指向车体顶部那根粗大的长方体炮管。
“最大能量输出下,一发能打穿接近二十米厚钢筋混凝土,也就是说,它能让一栋大楼瞬间坍塌,或者直接把一片阵地炸上天——它和雷鸣系列一样可以调节威力。”
“如果敌人躲在掩体里,就把他们和掩体一起送上天——哪怕他们的掩体是一整座山。”
“当然,这门大炮需要短暂的充能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在充能过程中,车体无法移动。”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它还搭载了装备科研院的最新成果——偏折护盾,该设备能够通过扭曲引力场来偏转来袭的实弹以及定向能武器。”
旅长的手在护盾面板上停了一下,抚过接缝处的热管接口。
一旁的工程师补充说:“偏折护盾需要大量实时计算与能量分配,配合反应堆输出和散热系统运作。实战中,护盾会与机体的移动、姿态调整联动,形成动态保护层。”
“轨道炮每发之间保持十五秒冷却。如果是最大充能模式,就要拉到三十秒,防止过热。激光炮没有冷却期,但长时间连发会触发功率限制程序。”
车间里,工程师们启动了系泊测试。
反重力线圈开始通电,主舱的压力调节器运行,面板上的指示逐一点亮。
巨大的机体缓缓离地,显示屏上跳出振动曲线和姿态修正数据,技术员对比着参数,做笔记。
“它将在我们突入‘门’时担当先锋。”
林绍辉说,“先由‘黄河象’突破敌方阵地,利用等离子轨道炮清除大面积障碍物与火力点。随后‘无畏’和外骨骼士兵进场,完成占领与巩固。”
技术员把一张作战部署图铺到平板上,上面标出坦克的射程、护盾覆盖角和支援半径。
林绍辉把图推到旅长面前:“这是我们的初步部署想法。‘黄河象’作为突破与支援平台,可以为合成营提供持续的重型火力与防空覆盖。它不是万能,但能把火炮阵地这一块补上。”
“那如果反重力系统被压制或反制呢?它的机动性会大打折扣——不,是直接归零。”
“你的担心是合理的,但是‘黄河象’不会单独行动,它是编队的一环,和机甲、外骨骼、无人侦察兵一起运作。”
旅长抬头看那巨大的炮塔,终于开口:“这就是陆军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