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跨世界布局

地球上紧张的气氛似乎没有影响到这里。

地下深处,工地灯光在层层钢架之间投下明暗交错的影子。

这里正修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实验设施——一台超大型超精密量子干涉仪,专门用于探测“魔力”的物理本质。

整个结构建在数百米厚的岩层下,为的就是隔绝地表一切可能的干扰。

施工区域被划分成多层,每一层都由独立的磁屏蔽舱和减震基座支撑。机械臂沿着轨道缓慢移动,安装一块块厚重的隔振板。工程师们身穿防尘服,手持检测仪,不时俯身确认地基的微小偏差。任何超过零点零一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干涉仪的稳定。

“第三段支撑梁对齐完成,误差在标准范围。”

“确认,继续安装外层屏蔽罩。”

中央控制室内,监控屏幕上显示着各工区的施工数据。每个工人佩戴的感应徽章都实时回传位置信息和作业状态。为了避免机械运转带来的震动,所有设备的运行节奏都经过中央算法的协调,任何机械启动都需要在系统的节拍内完成。

要探测魔力,就得先让世界安静下来。

因此,这座地下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甚至超过了天梯计划的地面基座。

除了机械噪声控制,连空气流动都经过计算。气体循环系统每隔十分钟缓慢更新一次空气,确保室内压力稳定。

在设施的中心,一座巨大的环形舱室正在成型。它的直径超过三十米,舱壁由多层材料复合构成:最外层是高密度碳化钛合金,中层是氦冷屏蔽层,最内层是纯石墨烯吸振结构。待完工后,这里将被抽成几乎绝对真空的环境,供量子干涉仪工作。

工程总监站在平台上,盯着吊装的最后一块弧形壁板。他对身边的助手说道:“等这一层完工,就可以开始外环的惯性校准。到时候,连星球自转的扰动都能被补偿掉。”

助手点头,在终端上记录下施工进度。远处传来电钻的低鸣,随后又被厚重的空气吞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按照计划,量子干涉仪的核心将被悬挂在真空舱中央,通过八根超导悬链支撑。每根悬链都装有相位调控节点,可以实时修正外界重力场的微弱变化。干涉仪的灵敏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能够捕捉任何可能的的波动,乃至于量化魔力释放时的能量谱。

“数据通路的抗干扰管线必须独立。”一名系统工程师提醒道。

“我知道,”另一人答,“主控信号要走光纤,电源线单独布设,所有接地节点都要隔离。”

随着最后一块屏蔽板落位,吊装机械缓缓停止。平台上的指示灯由红转绿,整个舱室陷入短暂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焊接后的金属气味。

控制台上的时间跳到凌晨一点,新的记录被自动归档——超大型量子干涉仪项目,结构封闭阶段完成百分之三十二。

这座庞大的地下设施,正一步步接近它的目标:让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手段触摸魔力的边界。

这是一双能“看见”魔力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