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隼II的喷射背包在半空点火,发出深沉的咆哮,蓝白色尾焰将夜空划出一道道明亮轨迹。
与传统伞降不同,他们以近乎贴地的高速滑行方式进入目标区。伺服器实时修正姿态,HUD上的高度与速度数据快速下降,外骨骼的惯性稳定系统全功率运转,使整列队形在高空乱流中依然保持一致。
不到半分钟,反冲火箭点火,第一批空降兵如钢针般插入雪原。
外骨骼的液压缓冲系统将剧烈的冲击完全吸收,厚重的冰雪被震起数米高,落地的热量将飞溅的雪雾迅速蒸腾为一层白色薄雾。
他们迅速展开,前排端起“闪电II型”电磁步枪,掩护后续队员。与此同时,第二批队员紧随而至,三十秒后,整个排的兵力已在预定区域集结完毕。
接下来的战术模拟展现了“近距离空降突击”的精髓。
第一纵队利用猎隼II增强的机动能力,直接从模拟建筑的低层窗户切入,带着安装多级加速线圈的电磁霰弹枪,近距离清扫狭窄走廊中的假想敌靶标。每一次扣动扳机,密集的高速弹丸几乎在瞬间摧毁靶点,靶场内的反馈灯接连熄灭。
第二纵队则沿着建筑外缘快速穿插,利用外骨骼的高功率喷射背包进行短距跃升,占据制高点后,用磁轨步枪精确压制高处靶点。头盔HUD与战术指挥中枢的量子链路保持同步,高空彩虹无人机实时传回的三维地形图像与红外热源标记被直接投影到视网膜显示层,目标点一目了然。
小队长轻触护臂战术终端,借助中枢计算链路,将任务点位在每名士兵的HUD上实时更新,整个队伍的动作被无缝协同起来。
不到两分钟,模拟据点内的假想守军靶标全部被清除,而代表着敌方碉堡和重火力的假目标,则是被高空中的无人机用激光制导炸弹挨个点名。战术系统自动判定全域制压完成。
远处观摩的军官们面面相觑,这种空降速度与突击效率远超以往的伞兵或机降部队。
传统伞兵往往需要数十分钟才能着陆并展开战斗,而猎隼II型的高速空降能力能让空降兵们几乎瞬间落地并且展开突击。
这让“近距离空降突击”成为可能——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整个空降连已经从空中降落并压制了关键节点。
————————————
演习结束后,猎隼II空降兵们陆续回收至预备区,外骨骼上的冷凝雾气还在缓缓升起,喷射背包的尾喷口仍然发着微弱的余温。士兵们摘下头盔,呼出的白雾与汗水混在一起,面庞上既有成就感,也有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