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声的较量瞬间展开。
电子对抗: “矶风”号开始释放一种极其精妙的、宽频段的“背景噪音”注入,试图掩盖自身的存在,并干扰“潜影二号”的精密传感器。
反制措施: “潜影二号”的AI迅速识别出干扰模式,启动自适应滤波算法,试图从噪音中提取有效信号,同时自身也释放出特性相反的抵消波,进行无声的电子对抗。
机动博弈: 几乎同时,两艘侦察舰都开始进行极其缓慢、精细的轨道机动,试图占据更有利的观测位置,或者将自身隐藏于更大的行星阴影或陨石之后。它们的动作轻柔得如同深海中的鱼,避免产生任何可探测的推进剂羽流或热信号。
这是一场纯粹技术层面的博弈。比拼的是谁的隐形技术更完美,谁的传感器更灵敏,谁的信号处理算法更高效,谁的指挥官更耐心。
三、底线的试探
对峙持续了数小时。双方都无法完全锁定对方,但都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个“幽灵”的存在,以及对方在技术和意志上的较量。
突然,“矶风”号进行了一次极具挑衅性的动作。它向“潜影二号”的大致方向,发射了一束极低功率、但编码方式极其特殊的激光信号。这束激光的能量低到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探测,其编码方式也并非通用通讯协议,更像是一种……身份识别信号或试探性的问候/警告。
“潜影二号”的量子感应器捕捉到了这微乎其微的光子流。AI迅速解码,内容却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串复杂的、无法理解的素数序列。
“他们在试探我们的传感器灵敏度和反应。”叶文洁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图。如果己方回应,就等于承认了自身的存在和位置,并展示了通讯能力。如果不回应,则可能被视为怯懦或技术不足。
叶文洁沉思片刻,下达指令:“不予直接回应。向该方位发射一束同等能量级、但编码为我们‘烛龙’级识别码的激光。发射后,立即进行规避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