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这种局面,让他怎么安心?

这次,高育良打算瞒着她,一步到位。

这次外事访问属于国家层面的外交行动,柳映雪很可能会以高育良配偶的身份,出现在出访名单中,参加一些官方的社交活动。

本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她看起来实在太年轻了。

两人并肩而立,旁人还以为她是他女儿。

为了自己的形象着想,

高育良可不敢冒这个险。

他不想被人说闲话,说他“老牛吃嫩草”。

所以,调整一下年龄信息是必须的。

“改到哪一年?”

“直接改成1970年吧。”

“好的,书籍。”

王阳华拿着材料离开了办公室。

此时在辽东省奉天市,

省韦大院内,

辽东一把手正坐在办公室里,

与父亲通着电话。

谈话的主题,是关于高育良下一步的去向问题——是调往中央,还是安排到天海工作。

对于高育良的安排,李建波更希望他进入中央。

目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实权领导,

就是他李建波和高育良两人。

高育良出生于1965年,今年五十二岁。

李建波生于1963年,今年五十四。

五十多岁的正省级干部并不少见,

但像他们这样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整个国家也不过就是这两位。

“关于高育良的下一步安排,”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李建波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望向窗外,

仿佛这样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目前上层的意见并不统一。”

“赵副管家支持高育良直接进京,出任国家外事委员会主任。”

“但督察院院长郭老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高育良虽然擅长经济,出身学院派,但也有丰富的基层经验。”

是的,基层经验。

对他而言,农村不是基层,

城市才算是基层锻炼。

“而且……”

“结合目前整体局势来看,”

“让高育良去天海更为合适。”

听到这里,李建波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去天海意味着什么。

只要不是糊涂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那两位的意思呢?”

李建波终于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他的底气,不仅仅是来自父亲,

还来自背后支持他的老派人物。

正是因为他们判断高育良不可能顺利上升,

他才有机会去争取那个位置。

他甚至已经能预见未来的格局:

新旧两派之间的博弈。

老一辈代表的是他父亲和汏佬,

而新一辈,则是高育良背后的岳父。

“目前态度还不明朗。”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无奈的回应。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谁也无法判断汏佬的真实想法,

至于二佬那边,态度就更加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