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脱离规律,而是在规律提供的‘舞台’上,进行即兴的、不可预测的‘舞蹈’。”凌天尝试用比喻来描述这玄妙的体验,“物理定律是乐谱,量子随机性是乐器的些许走音,而自由意志,则是演奏家那注入灵魂的、每一次都独一无二的诠释。”
苏清寒补充道,目光温柔而坚定:“这自由意志,尤其是那导向爱、美、善的选择,正是‘存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宇宙中,开出的最珍贵的花朵。它是意义之源,是创造之根。园丁想要扼杀的,正是这朵花。”
他们意识到,守护自由意志,不仅仅是守护某个权利,更是守护“存在”本身最富生机、最值得惊叹的核心特质。
存在的层阶与园丁的“囚笼”
随着理解的深入,他们开始构建一个关于“存在”的层阶模型:
最底层:物理存在(时空、能量、物质、基本力)
其上:信息存在(结构、模式、逻辑关系)
再上:生命存在(自组织、耗散结构、适应、进化)
更高层:意识存在(感知、情感、自我意识、自由意志)
顶层:意义存在(价值追求、道德判断、美学创造、爱)
园丁的计划,本质上是要将宇宙的存在层次,强行压制并凝固在“信息存在”的层面,最多保留一种被完全编程的、伪“生命存在”。他试图抽掉“意识存在”中的自由与不确定性,抹杀“意义存在”的多样性与创造性,打造一个绝对可控、绝对“完美”、也绝对死寂的存在囚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