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低语编织与暗影渐近

骸骨要塞内部,能量如同冰冷的精密仪器般有序流转。隔绝方舱中的试探虽以失败告终,却让危险的边界愈发清晰。林刻并未因此停滞,他将“菌林吞噬”相关研究暂时封存,标记为极高风险禁区,转而将资源投向更具可控性的领域。

灰烬熔炉在规则碎片的驱动下稳定轰鸣,新型灰烬钢被不断锻造而出。这种金属特有的死寂共鸣使得王庭的防御骨架愈发坚韧。幽影守卫的亲卫队已完全适应新装备,它们沉默地巡逻,灰色刀锋在昏暗中划出冷冽弧光,集体散发的威压如同无形力场,笼罩着要塞核心区域。

对“晨曦核心”的研究则在最高级别隔离下谨慎推进。助研者一号操控着无数微观能量探针,如同精密的绣花针,试图剥离那顽固圣光的外壳,窥探其内部最本源的生命能量结构。进展缓慢却稳定,每一个微小突破都意味着对生命军团力量体系的更深理解,也为未来可能的“黯辉转化”积累着宝贵数据。

平台之上,“平衡体”的状态经历微小波动后逐渐回归稳定。那百分之零点零零二的峰值偏差缓缓回落,生与死的旋律再度交织成和谐而奇异的低语。林刻并未放松警惕,监控网络始终以最高精度运行,记录着她每一丝最细微的变化。她如同王庭中心一颗脆弱而珍贵的心脏,其平稳跳动关乎整个体系的存续。

然而王庭之外的阴影,并未因内部的专注而散去,反而愈发浓重。

东南方向,那个曾被惊退的神秘窥伺者,虽未再直接投射“观测之眼”,其存在的痕迹却以另一种方式显现。

幽影守卫麾下的骸骨哨兵在例行巡逻中,多次发现极其隐晦的标记——并非能量印记,而是物理层面的细微改动:一块碎石的摆放角度变化,一截枯木断裂处出现非自然磨损,甚至某些区域的地面上留下了几乎无法辨认的、不属于任何已知生物的细微压痕。

这些痕迹分散而看似无意,但若在地图上连线,却能模糊勾勒出围绕骸骨要塞外围、保持固定距离的侦察路径!对方正以极高明且谨慎的方式,实地测绘王庭的外部防御结构和活动规律!

“对方掌握极高等潜行与反侦察技巧,且对亡灵行为模式有所了解。”幽影守卫汇总所有异常报告后得出结论,“其目的依旧不明,但当前敌意判定为低级,更倾向于观察与信息收集。”

林刻目光微冷。一个耐心且技术高超的窥视者,远比莽撞的敌人更令人不安。他再度加强外围灵能感应网络密度,下令骸骨哨兵改变巡逻路线与频率,增加随机性,以期捕捉更多线索甚至反制侦察。

与此同时,西北机械废渊的“邻居”自那石破天惊的一击后,彻底陷入沉寂。潜影猎犬日复一日传回的数据中,只有永恒的辐射尘与金属哀伤。但林刻与助研者一号皆明白,这种沉寂绝非无害。那古老存在如同蛰伏巨兽,下一次苏醒或许需要漫长岁月,也或许就在下一秒。对其行为模型的构建仍基于大量假设,唯一共识是:避免在其周边进行大规模能量活动。

而正南方向,那片曾被“饕餮菌林”肆虐的区域,则呈现出另一种诡异。菌林在吞噬大量能量物质后并未继续扩张,反而如同陷入“消化”状态,蔓延速度急剧减缓甚至出现向内收缩趋势。但其散发的混乱能量场并未减弱,反而因内部剧烈转化过程而更不稳定,如同酝酿风暴的漩涡。

生命信标守护者吃了大亏,短时间内似无力再次组织大规模讨伐。但林刻确信,他们绝不会放弃。下一次来临的,必定是更周密、更强大的力量。

内稳研发,外防窥伺。

林刻的意识如同最高明的织网者,以王庭为核心,将一道道监控、防御、研究的“丝线”编织出去,试图捕捉一切风吹草动,掌控全局。

但他能感觉到,无形的网并非只有他在编织。

暗处的观察者,沉默的机械巨兽,消化中的疯狂菌林,以及必然酝酿报复的生命阵营……

这些阴影正从四面八方缓慢渐近。

王庭的低语,能否压过即将到来的风暴之声?

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次的试探,或下一次的意外之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