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抬眼看了我一下,很快又低下头。
我走出大楼,没回家,而是拐进街角的便利店,买了一瓶水,坐在靠窗的位置打开加密终端。我的权限能远程接入备用服务器,包括反向追踪程序的运行状态。
屏幕上,一条静默的监控线程正在运行。它不改变任何数据,也不触发警报,只是忠实记录每一个试图修改日志的IP地址、时间戳和操作内容。一旦有人非法接入X15节点的历史记录,并进行时间错位或删除操作,程序会自动打包证据,通过预设通道发送至监察部的匿名接收端口。
我设置了触发倒计时:二十四小时。
晚上十一点二十三分,终端震动。
追踪程序被激活了。
我点开实时数据流,看到一个熟悉的IP地址正在接入系统。是张维的私人设备。他绕过了主控台,用备用权限登录,目标直指X15节点的巡检日志。
他把今天下午三点十七分的一次真实野马脱缰记录,剪接到我设定“待复核”的时间段内,并将原始时间标记为“系统误报”。接着,他删除了东区监控的原始视频缓存,只留下一段经过裁剪的片段,显示马匹失控时我所在的监控台无人值守。
动作很熟练,说明早有准备。
我盯着他的操作步骤,三秒预判功能在脑中闪过细微的波纹。就在他点击“确认覆盖”的瞬间,往生纹忽然发烫。不是预警,而是某种更深层的反应——像是察觉到恶意逼近时的本能反制。
我下意识启动了心光机制。
没有光芒,也没有声响。只是系统响应延迟了不到一秒。足够让追踪程序完整捕获他的操作链,包括他用来伪装的跳转服务器地址和加密密钥。
他以为删干净了。
但他不知道,所有操作都被录进了双线备份的隐藏日志里。
我看着证据包自动生成,压缩,加密,然后通过匿名通道推送至监察部的自动审计系统。提交成功后,我在终端上输入一行指令:【启动预案:数据完整性审查,范围:安保组全体成员,时限:72小时。】
这是公司监察系统的最高级别预警之一,一旦触发,将在二十四小时内强制调取所有相关人员的操作日志进行交叉验证。张维今晚的动作,会像一块石头沉进湖心,激起整片水面的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