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信息场与地质的交汇

她调出残缺的实验日志。虽然大部分内容已经损坏,但还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信息场”、“地质共振”、“意识界面”。

苏羽走到主控室中央,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微弱震动。这一次,他更加仔细地分辨着那些震颤的细微差别。有的震动短促而规律,有的则绵长而起伏,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它们在交流。”他说。

秦岚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不是‘它’,是‘它们’。”

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控制室内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与来自地底的震动交织在一起。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他们对峡谷的理解。

苏羽回到控制台前,开始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他将信号数据、地质信息、晶体分布以及勘探站的结构全部输入系统,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模型运行的过程中,屏幕上的数据开始自发重组。原本杂乱无章的信号片段逐渐拼接成更加完整的模式,显示出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看这里。”秦岚指着模型中的一个区域。

在勘探站正下方约三公里处,模型显示出一个巨大的能量聚集点。此处的晶体密度远超其他区域,而且排列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几何规律。

苏羽放大了该区域的图像。晶体排列成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与他们在庇护所墙壁上发现的符号惊人地相似。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秦岚说。

苏羽继续调整模型参数。随着数据的深入分析,他们发现这个晶体结构不仅能够存储和传递能量,似乎还在执行着某种计算功能。

“它们在进行信息处理。”苏羽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

模型显示,来自峡谷各处的信号在此汇聚,经过晶体网络的加工后,再传递到更远的地方。整个过程就像某种原始的神经网络在运转。

突然,控制台上的警报轻声响起。屏蔽场监测系统显示,外部有异常能量波动正在靠近。

秦岚调出外部监控画面。在峡谷上方,一场沙暴正在形成。但这并非普通的火星沙暴,风暴的中心呈现出异常的能量特征,与他们在深层断裂带中检测到的模式如出一辙。

“地质活动影响了大气。”苏羽注视着屏幕,“它们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