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火星轨道图被密密麻麻的标记覆盖,像一片猩红天幕上滋生的电子疱疹。苏羽指尖划过全息投影,那些光点随之颤动。
“信标阵列。”他低声重复这个命名。
卡特专员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七十二小时内,第一批工程舰将抵达预定轨道。你的团队负责校准空间共振参数。”
实验室里没有人说话。只有设备运转的嗡鸣,像某种濒死昆虫的振翅。
年轻的助理研究员莉娜忍不住开口:“博士,我们甚至不了解‘观察者’的完整行为模式,就这样贸然——”
“决议已经通过。”苏羽打断她,目光仍停留在轨道图上,“我们的任务是确保阵列建设符合理论模型。”
他调出工程蓝图。十二个巨型结构体将组成正十二面体,环绕火星运行。数学上完美,美学上令人窒息。但在苏羽眼中,它们更像是一把钥匙,正在插入一扇无人知晓其背后藏着什么的门锁。
雷诺将军的私人通讯线路在此时亮起。苏羽接通后,耳机里传来简短指令:“应急预案已启动。‘守护者协议’。”
这意味着军方内部也有人心存疑虑。但不足以阻止阵列建设。
三天后,苏羽站在观测窗前,看着第一艘工程舰脱离跃迁状态。那艘船大得违背直觉,像一块被强行撕下的天空,边缘还残留着星光的碎屑。它的阴影投在火星赤道上,仿佛给这颗红色行星添上了一道新鲜的伤疤。
建设工作以非人的效率推进。每一天,轨道上都多出几个闪烁的光点。它们按照苏羽提供的参数精确定位,分毫不差。
但“观察者”的反应开始异常。
莉娜最先注意到数据波动。“博士,它们的活动频率在下降。”她调出对比图,“就像……在后退。”
苏羽走近观察。那些曾经活跃的能量实体正在收缩,从原本充满生机的脉动转变为近乎停滞的状态。不是消失,而是收敛。
“它们在保存能量。”他得出结论。
当晚,苏羽独自留在控制中心。他关闭了主照明,只留下仪器发出的微光。全息投影上的火星被阵列包围,像一颗被蛛网缠绕的宝石。
他再次尝试与“观察者”建立联系。这一次,他没有发送数学序列,而是输入了那条加密信息中的几个符号。
屏幕骤然变黑,然后闪现出一幅图像:阵列的完整结构图,但上面布满了红色的裂痕。图像持续了不到半秒,随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