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泰:玄武门对掏

乾隆:“……人无语的时候真的想笑。”

李治就是他拿来当继承人选择不当的反面教材。

长孙无忌等辅政大臣的死亡,就是因为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后期武则天差点推翻李唐王朝,李唐差一点就四世而亡。??

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治作为继承人就是一个错误。

皇帝就该自己决定继承人,听取臣子建议,只会造成软弱统治。

永琰虽没什么过人的优点,但也没什么大问题,就适合守成,是他理想中的继承人。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永琰听话。

李世民大概也是觉得李治听话,才立为太子,结果……

朱元璋和朱棣倒是淡定,因为吕雉、武则天等外戚篡权的案例,朱元璋定下了“慎选良家女”的祖训。

大明的皇后家族想要干政,想进步的大臣就能解决。

再不济,后面上位的皇帝也会清理,完全不用担心。

{李治公元628年出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子。

因八岁丧母,从小体弱,深受父亲怜爱。

公元643年,嫡亲大哥李承乾造反被废,嫡亲二哥野心外露,老父亲为防兄弟相残,将仁弱孝友的他立为法定继承人。

十五岁的少年从此听政东宫,接受精英教育,学习企业管理。}

【李承乾翻了两天史书,发现上一个顺位继承的太子是三百年前的司马衷。

而且上一个被杀的太子,是他大伯。

李承乾就该跟李泰玄武门对掏,而不是跟李世民对掏。

跟李世民对掏,人怎么可以有种成这样。

如果李世民没有偏袒魏王,皇位顺利传给李承乾,大唐的命数可能还会长一些,甚至比开元更加强盛。

把扶苏和胤礽的剧本给李承乾。

李承乾:爱你老弟,玄武门见。】

李承乾:“……有的,兄弟,玄武门对掏包有的。”

什么自杀,什么二废二立,天地君亲师的老爹,都玄武门见真章。

别净扯那些没用的。

现在的李承乾,感觉自己强的可怕。

晚年李世民:“……一万点暴击。”

承乾,才是他最合适的继承人,就这么被废了……

李世民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没办法认错,只能顺着臣子的台阶改立太子。

稚奴,朕没得选了。

李建成淡淡问道:“二郎,承乾该不是你杀的吧?”

说是流放,谁知道是不是悄摸杀了呢。

谋反,已经是大不赦之罪,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