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下还有不少京都贵妇人发出悬赏:某位盐铁使如夫人悬红五百两:“求十二郎名姓与贴身汗巾一条。
东市绸缎庄陈寡妇悬红千两:“此生只愿与十二郎共谱《凤求凰》一曲。”
教坊司某花魁悬红七百两:“奴于床榻设下擂台,只待与十二郎切磋一番。”
林疾越看脸越红,丢下报纸,啐了一口,扭头就跑。
众人哄然大笑。
崔玉引着李逋往城内走,沿途介绍:“砖石木料都已备齐,太子送来的钱粮暂时够用,只是。”
李逋问:“只是什么?”
崔玉皱眉道:“人力不够。颉文县约7500户,大概有三万人,除去老弱妇孺,能征发的不到一半人。可这里旧制盛行,凡读过书,中过所谓的童生、秀才,皆不愿服役。”
李逋道:“给钱呗,钱多自然就有人来了。”
崔玉道:“就你聪明?现在打地基的劳工,除去粮食,每人一天十个钱,一个月就是300钱。现在市面上一两银子兑1000~1200钱,你算算,这待遇还算差?”
跟着鲁老的陈团团奶声奶气的插话:“大人太小气了,在我们作坊,女工一天就有七十个钱那。”
关菱忙蹲下身子,捂住她的嘴:“小孩子,不许乱说。”
崔玉笑叹:“我可没李司卫这么有善心,建造丰都城预算只有两百万两,自然要省着花。”
正说着,前方传来喧哗声。
一个司卫快步来报:“大人,侯氏学子带人游行,抗议征发苦役!”
崔玉目光一冷:“把县令叫过来,我要问话。”
这时,只见一队人马抬着个巨大的牌位,上书:先祖圣师侯明经之位。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地迎面走来。
为首的三人,赫然是李逋在鸟羽山见过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那状元郎高声道:“侯氏牌位在此,先圣对朝廷有功,先帝下旨开恩,凡本县士子皆不受徭役之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杜长缨喊道:“崔大人说过,凡秀才以上服役者,每日多十文钱,你们还闹什么?”
那榜眼冷笑:“圣人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尔竟敢以铜臭辱我等学子,岂非沐猴而冠者乎!”
杜长缨听不懂,骂道:“狗日的,说人话。”
探花上前半步,指着他:“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尔等不过一牵马武卒,朝廷鹰犬,也配妄议圣贤遗泽?”
这句话杜长缨听懂一半,他当即抽出铁尺,就要冲上去。
崔玉拦住他,懒得跟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解释。
等县令侯从善迈着四方步,慢悠悠赶到,崔玉才开口问:“这是怎么回事?”
侯从善道:“下官不知。”
崔玉道:“让他们回去,我既往不咎。”
侯丛善道:“人心所向,还请恕我无能为力。”
崔玉语气温和下来:“侯兄,你的建议我同意。崔某许诺,当此城建成之日,五成官吏就从当地这些读书人中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