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安全屋内的空气仿佛都带着电流的嗡鸣。胖子和阿雅高效地运作起来,通过层层伪装和境外渠道,将一笔不算庞大但足够干净、且难以追溯的初始资金,注入了猞猁提供的几个分散的交易账户中。这些账户如同潜伏在深海中的小鱼,毫不起眼。

张默则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感知”状态。他不再仅仅关注那几条烛龙的资金触手,而是将意识如同蛛网般铺开,覆盖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他要去捕捉,在猞诃制造的“不确定性”发酵,以及那份潜在利空财报公布时,可能引发的、更宏观层面的“风险共振”。

他“听”到了市场在恐慌与贪婪间的细微喘息,看到了不同板块间资金流动那无形的“势能差”,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某些大型机构基于内部模型做出的、尚未执行的交易指令所蕴含的潜在冲击力。

这是一种超越图表、超越新闻、甚至超越内幕消息的洞察。他仿佛站在时间的上游,俯瞰着由无数决策和情绪汇成的河流,寻找着那最容易被撬动的支点。

猞猁那边的行动也初见成效。几天后,关于那家瑞士私人银行对“海妖”等基金的风险评估流程“因技术原因出现意外延迟”的模糊传闻,开始在某些顶级的、非公开的金融圈小范围内悄然流传。同时,一些关于这几家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瑕疵”、“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查无实据却足够引人遐想的“分析观点”,也如同病毒般在特定的信息渠道中扩散。

这些消息并未引起普通投资者的注意,甚至大多数财经媒体都未曾捕捉到。但在那个真正由巨鳄和顶级玩家构成的、对风险极度敏感的水下世界里,这些细微的涟漪已经足够引起一些人的警觉和……重新评估。

张默清晰地“感觉”到,那条原本稳定注入“前沿生物科技”等股票的、属于烛龙的资金流,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凝滞”和“犹豫”。就像一条原本匀速游动的毒蛇,突然因为水流的微妙变化而放缓了速度,警惕地昂起了头。

市场本身的恐慌情绪,并未因烛龙的托盘而完全消散,反而在一些真假难辨的利空传闻和糟糕的经济数据影响下,如同阴燃的灰烬,随时可能复燃。

平衡,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

关键的时间点,终于到来。

周一,亚洲市场开盘。

“前沿生物科技”的股价,在烛龙资金的惯性支撑下,勉强以平盘开出。但成交量异常萎缩,买盘显得有气无力,卖盘却如同乌云般层层堆积在上方。

猞猁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风向有点变了!有几个之前一直跟着‘海妖’喝汤的中型机构,今天一早都在悄悄减仓!虽然量不大,但信号很明确!那笔过桥资金续借的不确定性,开始发酵了!”

张默闭着眼睛,指尖在膝盖上无意识地轻敲。在他的感知中,那根维系着“前沿生物科技”股价的、由烛龙资金构筑的无形“绳索”,正在发出细微的、即将崩断的“嘎吱”声。市场整体的恐慌情绪,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这根绳索。而猞猁散播的“不确定性”,则像是在绳索上涂抹了一层润滑剂,降低了其承受冲击的摩擦力。

“再等等。”张默的声音平静无波,“让恐慌……再飞一会儿。”

上午十点,市场情绪在几则关于地缘政治的突发新闻刺激下,进一步恶化。主要指数开始加速下跌。“前沿生物科技”的卖盘压力骤增,烛龙的护盘资金开始被迫加大投入,股价如同在暴风雨中挣扎的小船,剧烈震荡,但依旧被强行维持在开盘价附近。

这种违背市场趋势的强行支撑,在张默的感知中,显得愈发“刺眼”和不自然。他能“看到”烛龙资金为了维持这个价位,正在消耗远超平时的“能量”,其内部那种“力竭”和“僵硬”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