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天下共逐火

风鸣原一役,已过去七日。

那夜的血腥与厮杀已被清理,破损的工事正在修复,战死者的英魂已入土为安。但空气中弥漫的那股肃杀与紧绷,却并未随着硝烟散去,反而如同酝酿中的风暴,愈发沉重。

巡狩营的伤亡统计已经出来,战死一百三十七人,重伤两百余,轻伤不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营地内弥漫着一股化不开的悲恸,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血火淬炼后,更加凝聚、更加坚韧的意志。

徐小栓亲自为每一位战死者敬酒送行,将他们的名字亲手录入巡狩营的英烈册。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将这份沉重刻在心里。这些牺牲,是他点亮灯火必须背负的重量,也是他前行路上不容忘却的警示。

经此一役,巡狩营的战斗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一次蜕变。残存的将士眼神更加锐利,配合更加默契,对徐小栓的崇敬与信服,已然达到了顶峰。张嵩等人更是借着俘虏的口供,顺藤摸瓜,又拔除了几个隐藏在风鸣原及周边区域的“蛛网”暗桩,虽然都是小鱼小虾,但也算稍泄心头之恨。

徐小栓本人,则在战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军帐内,看似是在调息恢复,实则是在全力消化与北凉意志共鸣后的感悟。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当亿万生灵的念头、山河大地的脉动、历史沉淀的意志汇聚于一身时,他仿佛触摸到了某种超越个体生命的宏大存在。那不仅仅是力量的提升,更是一种视角的升华。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明薪火”的含义——它并非独属于某个人,而是源于众生,也当回归于众生,守护的是整个文明生态的存续与繁荣。

他眉心的“薪火之灯”变得更加内敛,透明的光晕仿佛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不显山不露水,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与脚下的北凉大地进行着细微的能量与信息交换。他对山河之力的掌控更加精微,不再需要刻意引动,心念微动,便能调动方圆数里内的地气相助。

实力,已然稳固在了指玄境的巅峰,甚至隐隐触摸到了那层通往天象境的无形壁垒。但他知道,自己的天象之路,与常人截然不同。并非单纯的力量积累与规则领悟,更在于“心”与“道”的契合,在于对这“文明灯火”的践行程度。

这一日,他正在帐内揣摩《燧皇燃灯经》中一篇关于“心灯映世,教化万民”的古老经文,亲卫来报,王府有使者到。

来的并非寻常信使,而是徐骁身边那位鲜少露面、气息渊深的老管家。

“小栓将军,”老管家依旧是那副温润如玉的模样,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王爷让老奴将此信亲手交予您。王爷还说,路已铺就,如何走,走到何处,皆在您一念之间。”

徐小栓接过信函,入手微沉,材质特殊。他谢过老管家,待其离去后,方才拆开。

信的内容依旧简短,是徐骁那熟悉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