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夫人。”晚晴领命而去。
芈玉独自留在偏殿,脑海中不断梳理着线索。小翠的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杀人灭口,背后定然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凶手不仅想要嫁祸华夫人,更想借此机会动摇她在宫中的地位,甚至让嬴政对她产生怀疑。
就在这时,负责勘察现场的侍卫禀报,在偏殿的窗户外发现了一枚脚印,尺寸较大,不像是女子的脚印,而且鞋底沾有少量黑色的泥土,这种泥土只有咸阳宫西北角的废弃宫苑才有。
芈玉心中一动,咸阳宫西北角的废弃宫苑早已无人居住,平日里荒草丛生,只有少数宫人会去那里砍柴。凶手为何会从那里来?难道废弃宫苑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十四、废弃宫苑的秘密
当晚,芈玉乔装成普通宫女,带着两名心腹侍卫,悄悄前往咸阳宫西北角的废弃宫苑。夜色深沉,废弃宫苑内荒草丛生,断壁残垣之间,透着一股阴森诡异的气息。
侍卫在前开路,拨开齐腰深的杂草,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前行。芈玉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与小翠尸体上的气息有些相似。
走到宫苑深处的一座破旧宫殿前,血腥味越发浓郁。芈玉示意侍卫停下,轻轻推开虚掩的殿门,一股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一片漆黑,只有月光透过破损的窗棂,洒下几道微弱的光影。
借着月光,芈玉看到殿内的地面上有新鲜的血迹,还有几个杂乱的脚印,与偏殿窗外发现的脚印一模一样。墙角处,堆放着一些破旧的衣物,其中一件正是楚国旧部常穿的粗布短褂。
“夫人,这里有楚国旧部的衣物,难道凶手是楚国旧部的人?”侍卫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
芈玉没有说话,而是走上前,仔细查看那些衣物。忽然,她在衣物的夹层中发现了一封密信,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用楚国的文字写着:“芈氏血脉已被秦帝察觉,三日之内,设法取其血样,送往东郡旧部,不得有误。”
落款处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奇怪的图腾,像是一只展翅的乌鸦。芈玉心中一沉,原来楚国旧部也在觊觎她的血脉,小翠的死,很可能与他们有关。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低沉的交谈声。“那宫女已经处理掉了,应该不会有人发现我们的行踪。”“小心为上,秦帝已经察觉到芈氏的血脉,我们必须尽快拿到血样,否则一旦秦帝利用她的血脉封印裂隙,我们复国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芈玉立刻示意侍卫躲到梁柱之后,屏住呼吸。很快,两名身着黑衣的男子走进殿内,他们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闪烁着贪婪与凶狠的眼睛。
其中一人走到墙角,拿起那些破旧衣物,正要离开,另一人忽然说道:“等等,这里好像有人来过。”他指着地面上的脚印,语气警惕。
芈玉心中暗道不好,立刻示意侍卫动手。两名侍卫如同猎豹般冲了出去,与黑衣男子展开搏斗。黑衣男子身手矫健,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死士,但侍卫们也绝非等闲之辈,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芈玉趁乱捡起地上的密信,想要退出殿外,却被其中一名黑衣男子察觉。那男子摆脱侍卫的纠缠,挥刀向芈玉砍来,刀锋凌厉,带着刺骨的寒风。
十五、生死搏斗与线索断裂
芈玉虽是女子,却也跟着侍卫学过一些防身之术。她侧身躲过刀锋,顺势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抵挡着黑衣男子的进攻。木棍与刀锋碰撞,发出“砰砰”的声响,火星四溅。
黑衣男子的攻势越来越猛,招招致命,芈玉渐渐有些体力不支,后背被刀锋划伤,渗出鲜血。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名侍卫及时赶来,一剑刺穿了黑衣男子的胸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名黑衣男子见同伴被杀,知道大势已去,想要突围逃跑,却被侍卫们团团围住。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地从怀中掏出一枚黑色的药丸,塞进嘴里。瞬间,他的脸色变得乌黑,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侍卫上前检查,发现黑衣男子已经服毒自尽,身上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身份的信物。芈玉看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心中充满了疑惑。这些人究竟是楚国旧部的哪一股势力?他们为何急于获取自己的血样?
她再次拿起那封密信,仔细研读。信中提到“封印裂隙”,与嬴政之前的举动不谋而合,看来楚国旧部也知晓时空裂隙的秘密,并且想要利用她的血脉达成某种目的。
“夫人,您受伤了!”晚晴闻讯赶来,看到芈玉后背的伤口,心疼地说道,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为她包扎。
芈玉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把这两具尸体处理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另外,将那封密信收好,此事暂时不要声张,待我查明真相后,再向陛下禀报。”
“是,夫人。”侍卫和晚晴立刻动手,清理现场。
回到楚韵轩,芈玉看着后背的伤口,心中越发警惕。楚国旧部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咸阳宫内部,而且行动如此隐秘,连嬴政的贴身侍卫都未曾察觉。他们不仅想要她的血脉,还想挑起宫中的混乱,阻碍嬴政封印时空裂隙的计划,从而为复国创造机会。
十六、步步为营的反击
接下来的两日,芈玉一边养伤,一边暗中调查。晚晴查到,小翠在死前一日,曾与一名来自宫外的小贩有过接触,那小贩自称是小翠的远房亲戚,送来一些家乡的特产。而那名小贩,在小翠死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时,芈玉还发现,华夫人在宴会当日,曾派人去过废弃宫苑,不过只是去砍柴,并未进入深处的破旧宫殿。这说明,华夫人虽然骄纵,却并未参与此事,只是被凶手利用,成为了嫁祸的对象。
芈玉心中渐渐有了头绪,凶手很可能是楚国旧部潜伏在宫中的奸细,他们利用小翠的天真,骗取了她的信任,然后将她诱骗到御花园偏殿杀害,再伪造线索嫁祸给华夫人,试图挑起后宫争斗,分散嬴政的注意力,从而趁机获取她的血样。
第三日,芈玉带着密信和收集到的线索,前往紫宸殿向嬴政禀报。嬴政听完她的叙述,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楚国旧部竟然如此猖獗,敢在咸阳宫内部杀人行凶,觊觎芈玉的血脉。
“陛下,臣妾以为,此事不宜大肆追查,以免打草惊蛇。”芈玉缓缓说道,“楚国旧部潜伏在宫中的奸细尚未浮出水面,若是贸然行动,他们定然会狗急跳墙,做出更危险的事情。不如将计就计,假意相信凶手是华夫人宫中的人,将华夫人禁足宫中,引蛇出洞。”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对外宣称臣妾因侍女之死,心神不宁,身体抱恙,减少外出活动,让奸细放松警惕。待他们再次行动时,我们便能将其一网打尽,查明背后的主谋。”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传朕旨意,华夫人纵容宫女行凶,扰乱宫闱,禁足华阳宫,无朕旨意,不得外出。芈贵妃受惊过度,特许在楚韵轩静养,宫中事务暂且交由其他妃嫔打理。”
“臣妾谢陛下信任。”芈玉躬身行礼,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一次,她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赢得了嬴政的进一步信任,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十七、引蛇出洞的布局
华夫人被禁足的消息传开后,宫中一片哗然。不少人都以为是芈玉借机打压华夫人,对她议论纷纷。芈玉对此毫不在意,每日在楚韵轩中静养,看似不问世事,实则暗中布置。
她命侍卫在楚韵轩周围潜伏,严密监视任何可疑人员的动向,同时让晚晴故意放出消息,称她因小翠之死,对嬴政心生不满,与嬴政之间产生了隔阂。
这日夜里,楚韵轩内一片寂静,只有几盏宫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芈玉躺在床上,假装熟睡,实则早已警醒。深夜时分,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潜入殿内,小心翼翼地靠近床榻,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匕首,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就在黑影即将靠近床榻时,芈玉猛地睁开眼睛,大喊一声:“动手!”
早已潜伏在暗处的侍卫立刻冲了出来,将黑影团团围住。黑影见状,知道行踪暴露,想要突围逃跑,却被侍卫们死死缠住。一番搏斗后,黑影被制服,脸上的黑布被扯下,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竟是宫中负责管理御膳房的太监李全。
李全脸色惨白,瘫倒在地,浑身颤抖。芈玉坐在床上,目光冰冷地看着他:“李公公,你为何要杀我?是谁派你来的?”
李全紧闭着嘴巴,不肯说话。侍卫上前,想要严刑逼供,却被芈玉制止了:“不必动刑,把他带下去,严加看管,明日交由陛下处置。”
小主,
她知道,李全不过是个小角色,背后定然还有更大的主谋。严刑逼供只会让他更快地死去,不如留着他,引出背后的势力。
十八、幕后黑手的浮现
次日,嬴政亲自审讯李全。在嬴政的威严震慑下,李全终于松口,承认自己是楚国旧部潜伏在宫中的奸细,奉命潜伏在御膳房,等待时机获取芈玉的血样,同时扰乱宫中秩序。
而杀害小翠、嫁祸华夫人的事情,也是他奉命所为,背后的主谋是楚国旧部的将领项燕之子项梁。项梁潜伏在东郡,暗中联络六国旧部,意图复辟,得知芈玉的血脉是封印时空裂隙的关键后,便派人潜入咸阳宫,想要夺取她的血样,破坏嬴政的计划。
“项梁……”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项燕是楚国名将,当年秦军灭楚时,项燕战死,其子项梁一直潜伏在民间,暗中积蓄力量,是大秦的心头大患。没想到他竟然敢把手伸到咸阳宫来,觊觎芈玉的血脉。
“陛下,项梁既然敢派人潜入宫中,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时空裂隙和臣妾血脉的秘密。”芈玉缓缓说道,“若是不尽快铲除他,后患无穷。”
嬴政点了点头,语气凝重:“你说得对。传朕旨意,命蒙恬率领三万大军,即刻前往东郡,围剿项梁及其残余势力,务必将其彻底铲除,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蒙恬早已在殿外等候,闻言立刻领命而去。
解决了宫中的奸细,又派出大军围剿项梁,嬴政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他看向芈玉,眼中带着满满的信任与欣赏:“此次多亏了你,不仅查明了真相,还帮朕铲除了宫中的隐患。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芈玉躬身行礼:“陛下过奖了,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守护大秦的安宁,是臣妾的职责所在。”
十九、皇后之位的铺垫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笑意,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芈玉的聪慧、沉稳与忠诚,早已在一次次的试探与考验中得到了印证,这样的女子,足以承载大秦皇后的荣光,也足以与他并肩,守护这万里江山。
“好!”嬴政重重颔首,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朕会择吉日举行封后大典,昭告天下,册立你为大秦皇后。”
消息一出,整个咸阳宫都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嫉妒,却无人敢公开反对。芈玉以楚国宗室之女的身份,凭借过人的才智与特殊的血脉,一步步从后宫妃嫔中脱颖而出,即将登上皇后之位,这本身便是一段传奇。
太后得知消息后,特意召芈玉入宫觐见。慈宁宫内,太后端坐于主位,神色温和却带着审视:“哀家听闻,陛下要册立你为皇后?”
“回太后,陛下确有此意。”芈玉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太后微微点头,目光落在她身上,缓缓说道:“你出身楚国,本是哀家心中的顾虑。但这段时日,哀家看在眼里,你行事沉稳,聪慧明理,对陛下忠心耿耿,对大秦也一片赤诚,确实配得上皇后之位。”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起来:“只是皇后之位,看似荣耀,实则肩负重任。后宫之中,人心叵测,你既要打理后宫事务,安抚妃嫔,又要辅佐陛下,稳固国本,更要承担起封印时空裂隙的重任,日后的日子,怕是不会轻松。”
“臣妾明白。”芈玉抬起头,目光坚定,“臣妾既然接受皇后之位,便早已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无论前路多么艰难,臣妾都会竭尽所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不辜负太后的期许,更不会辜负大秦百姓的厚望。”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拿出一枚雕刻着龙凤纹路的玉印,递到芈玉手中:“这是先皇后留下的凤印,今日哀家便将它交给你。日后你执掌后宫,当以凤印为证,公正严明,安抚六宫,莫要让陛下分心。”
“臣妾谢太后恩典!”芈玉双手接过凤印,冰凉的玉质触感透过掌心传来,让她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
二十、封后大典的筹备
从慈宁宫回来后,封后大典的筹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嬴政对此极为重视,命李斯牵头,联合礼部、太常寺等诸多部门,务必将大典办得隆重盛大,彰显大秦的威仪与皇后的尊荣。
宫中上下一片忙碌,宫女太监们穿梭往来,布置宫殿、缝制礼服、准备祭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与期待。芈玉作为即将册封的皇后,自然也不得清闲,每日要学习繁琐的礼仪,熟悉大典的流程,还要抽空处理后宫的日常事务,确保在大典之前,后宫秩序井然。
晚晴看着芈玉日渐忙碌的身影,既心疼又欣慰:“夫人,不,现在该叫皇后娘娘了。”她笑着说道,“再过几日,您便是大秦最尊贵的女子了,奴婢真为您高兴。”
芈玉放下手中的礼仪典籍,淡淡一笑:“尊贵的地位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封后大典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陛下对我的认可,也是天下百姓对我的期待。我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不辱没皇后的身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看向窗外,庭院中的梧桐树已经抽出了新芽,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暖意融融。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数月,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即将登上皇后之位,她的人生轨迹早已彻底改变。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不再是那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研究生,而是大秦的皇后芈玉,是要与嬴政一同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筹备期间,嬴政时常来看望她,有时会陪她一同翻看礼仪典籍,有时会与她讨论朝政事务,两人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这日,嬴政拿着一份大典流程表,坐在芈玉对面,缓缓说道:“封后大典定在三日后的黄道吉日,届时会举行祭天、祭祖、受册、谒庙等仪式,整个咸阳城都会参与其中,见证你的册封。”
“臣妾遵旨。”芈玉点头应道。
嬴政看着她,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大典之后,朕会带你前往骊山,查看时空裂隙的具体情况,术士们已经做好了初步的封印准备,待你熟悉情况后,便择机进行封印。”
芈玉心中一紧,封印时空裂隙是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她虽然知晓自己的血脉特殊,却对具体的封印过程一无所知,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嬴政察觉到了她的不安,伸手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你放心,朕会陪在你身边,术士们也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不会让你陷入危险。”
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暖与力量,芈玉心中的忐忑渐渐消散,她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臣妾相信陛下。”
二十一、暗流再起的阻挠
封后大典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在一切即将就绪之时,宫中却再次出现了异样。先是负责缝制皇后礼服的绣娘突然失踪,随后是准备用于祭天的祭品被人暗中调换,虽然都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却也让宫中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嬴政得知消息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看来项梁的残余势力还未彻底清除,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妄图破坏封后大典。”他立刻下令,命蒙武加强宫中的守卫,严密排查所有参与大典筹备的人员,务必找出暗中作祟之人。
芈玉心中也清楚,这些事情绝非意外,定然是有人故意为之。封后大典在即,此时出现变故,不仅会扰乱大典的筹备,更会动摇人心,甚至可能影响到后续的时空裂隙封印计划。
她召集了后宫的几位高位妃嫔,召开宫务会议,语气严肃地说道:“封后大典在即,宫中却接连出现意外,显然是有人故意捣乱。即日起,后宫的安全防卫由我亲自负责,各位妹妹需约束好自己宫中的宫人,不得擅自外出,更不得参与任何异动。若有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立刻向我禀报,若有隐瞒,严惩不贷。”
几位妃嫔心中虽有不服,却也知晓此事的严重性,纷纷躬身应道:“遵皇后娘娘懿旨。”
会后,芈玉单独留下了位份较高的丽夫人。丽夫人出身韩国旧贵族,入宫多年,一直谨小慎微,从未参与后宫争斗。芈玉看着她,缓缓说道:“丽夫人,你在宫中多年,人脉广阔,消息灵通,想必对宫中的暗流知晓一二。此次的事情,你可有什么线索?”
丽夫人犹豫了片刻,低声说道:“皇后娘娘,臣妾不敢隐瞒。近日臣妾听闻,华夫人虽被禁足华阳宫,却暗中与宫外有联系,似乎在密谋着什么。而且,臣妾宫中的侍女曾看到,有陌生男子乔装成宫人,出入华阳宫附近。”
芈玉心中一动,华夫人被禁足后一直安分守己,她本以为此事与她无关,没想到她竟然还在暗中活动。难道是华夫人不甘心被禁足,想要联合项梁的残余势力,破坏封后大典,报复自己?
二十二、智擒幕后黑手
“丽夫人,此事你做得很好,日后若有任何消息,及时向我禀报。”芈玉语气缓和了几分,“你放心,只要你安分守己,辅佐我打理后宫,日后定不会亏待你。”
“多谢皇后娘娘。”丽夫人躬身行礼,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从丽夫人那里得到线索后,芈玉立刻命人严密监视华阳宫的动静。果然,当晚便发现有一名宫人乔装成送膳的太监,潜入了华阳宫,随后又悄悄离开了。侍卫悄悄跟上那名宫人,发现他并未出宫,而是前往了宫中的一处偏僻库房。
芈玉立刻带人赶往库房,库房内一片漆黑,只有一盏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只见那名宫人正与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低声交谈,旁边还站着几名同样身着黑衣的人,显然是项梁的残余势力。
“华夫人已经答应配合我们,在封后大典当日制造混乱,我们只需趁机夺取芈玉的血样,破坏祭天仪式,便能阻止她封后,同时拖延封印时空裂隙的时间。”黑衣男子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得意。
“首领放心,华夫人已经在礼服中暗藏了毒药,只要芈玉穿上礼服,便能中毒身亡,到时候封后大典自然会被迫中止。”那名宫人恭敬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躲在门外的芈玉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寒意。没想到华夫人竟然如此狠毒,为了报复自己,竟然勾结楚国旧部,不惜破坏封后大典,危害大秦的安危。
“动手!”芈玉低喝一声,早已埋伏在周围的侍卫立刻冲了进去,将库房内的黑衣人团团围住。
黑衣男子见状,脸色大变,想要反抗,却被侍卫们迅速制服。那名宫人更是吓得瘫倒在地,浑身颤抖。芈玉走进库房,目光冰冷地看着他们:“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勾结外敌,破坏封后大典,妄图危害大秦江山,今日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她命人将黑衣人押下去严加审讯,随后带着人前往华阳宫。此时的华夫人正坐在宫中,神色焦虑地等待着消息,见芈玉带着侍卫前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华夫人,你勾结楚国旧部,意图在封后大典上谋害本宫,破坏祭天仪式,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芈玉的语气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华夫人浑身颤抖,想要狡辩,却在芈玉拿出的证据面前,哑口无言。最终,她瘫倒在地,痛哭流涕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二十三、危机的化解
华夫人被擒,勾结楚国旧部的阴谋被彻底粉碎,宫中的危机终于得以化解。嬴政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华夫人废黜妃位,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出宫,参与阴谋的黑衣人则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处理完此事后,嬴政来到楚韵轩,看着芈玉,眼中带着满满的赞赏:“此次多亏了你,及时发现了阴谋,化解了危机,否则封后大典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过奖了,这是臣妾的本分。”芈玉躬身行礼,“只是臣妾没想到,华夫人竟然会如此执迷不悟,为了一己私怨,不惜勾结外敌,危害大秦的安危。”
“后宫之中,本就人心复杂,嫉妒与贪婪往往会让人迷失心智。”嬴政缓缓说道,“不过经过此事,后宫中的不安分势力也被清除了不少,日后你执掌后宫,也能更加顺利。”
他握住芈玉的手,语气温柔:“封后大典的筹备工作继续进行,三日后,朕会如期册封你为大秦皇后,无人能再阻拦。”
芈玉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嬴政的信任与支持,是她在这深宫之中最大的底气。
接下来的两日,宫中的氛围彻底恢复了平静,封后大典的筹备工作也顺利完成。皇后礼服的缝制重新赶制完毕,祭天的祭品也更换成了全新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大典的到来。
这日夜里,芈玉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回想着穿越以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后来的小心翼翼,再到如今即将登上皇后之位,肩负起封印时空裂隙的重任,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封后大典不仅仅是她人生的转折点,更是她履行责任的开始。
二十四、隆重的封后大典
终于,到了封后大典的日子。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整个咸阳宫都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红毯从宫门一直铺到紫宸殿,两侧站立着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和身着华丽宫装的后宫妃嫔,气氛肃穆而隆重。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随着太监一声高唱:“吉时到,迎皇后娘娘——”
芈玉身着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皇后礼服,头戴凤冠,手持玉圭,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从楚韵轩走出。礼服的裙摆很长,拖在红毯上,如同流动的云彩,凤冠上的珍珠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她面容娇美,气质雍容华贵,自带一股威严之气。
沿途的百官和妃嫔纷纷躬身行礼,口中高呼:“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芈玉目光平静,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迈得沉稳而坚定。她穿过层层宫殿,最终来到了紫宸殿前的祭天广场。嬴政早已身着龙袍,立于祭天台上,目光灼灼地看着她,眼中带着满满的温柔与期待。
芈玉走上祭天台,来到嬴政身边,与他并肩而立。司仪官高声宣读册封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楚女芈氏,聪慧贤淑,温婉明理,身怀特殊血脉,能佐朕安邦定国,守护天下。今册立芈氏为大秦皇后,赐凤印,执掌后宫,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嬴政亲手将凤印交到芈玉手中,随后与她一同焚香祭天,祭拜先祖。香烟袅袅,鼓声隆隆,整个咸阳城都回荡着礼乐之声,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祭天仪式结束后,芈玉跟随嬴政前往太庙,祭拜大秦的列祖列宗,告知先祖自己被册封为后的消息。太庙内庄严肃穆,列祖列宗的牌位整齐排列,芈玉恭敬地行礼,心中暗暗发誓,定会恪守本分,辅佐嬴政,守护大秦的江山社稷,不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
二十五、谒庙后的嘱托
从太庙回来后,封后大典的仪式便已基本完成。芈玉回到后宫,接受妃嫔们的朝拜。众妃嫔身着宫装,依次向芈玉行礼,口中高呼:“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芈玉端坐于主位,目光温和却带着威严:“诸位妹妹免礼。日后后宫之事,需仰仗诸位妹妹一同打理,希望大家能和睦相处,安分守己,辅佐陛下,共守大秦安宁。若有谁胆敢扰乱后宫秩序,勾结外敌,本宫定不会轻饶。”
“臣妾遵皇后娘娘懿旨。”众妃嫔齐声应道,心中对这位新皇后充满了敬畏。
待妃嫔们退下后,嬴政来到后宫,看着一身凤冠霞帔的芈玉,眼中带着欣赏的笑意:“今日的你,是整个大秦最耀眼的女子。”
芈玉微微一笑,走到嬴政身边,轻声说道:“这耀眼的光芒,是陛下赋予的,也是大秦赋予的。臣妾定当不负所托。”
嬴政握住她的手,语气凝重起来:“大典已经结束,接下来便是封印时空裂隙之事。术士们已经勘察完毕,时空裂隙位于骊山深处,那里地势险峻,气息诡异,封印过程可能会有危险。朕已经命人在骊山修建了临时行宫,三日后,我们便启程前往骊山,准备封印。”
芈玉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她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臣妾听从陛下安排,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臣妾都会与陛下一同面对。”
嬴政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更加笃定,自己没有选错人。他缓缓说道:“此次前往骊山,除了术士和侍卫,朕还会带上李斯和蒙武,确保封印过程万无一失。你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为封印做好准备。”
“臣妾遵旨。”芈玉应道。
二十六、骊山之行的准备
接下来的三日,芈玉一边打理后宫事务,安排好宫中的日常运作,一边为骊山之行做准备。她命人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上了必要的药品和衣物,同时还特意翻阅了术士们整理的关于时空裂隙的资料,了解其特性和封印的大致流程。
晚晴看着芈玉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担忧:“皇后娘娘,骊山之行凶险未知,您一定要多加小心,奴婢会一直陪在您身边,保护您的安全。”
芈玉拍了拍她的手,温柔地说道:“放心吧,陛下会安排好一切,术士们也做好了准备,不会有事的。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你在身边,我会更加安心。”
出发前一日,李斯前来觐见,向芈玉和嬴政汇报了骊山的筹备情况:“陛下,皇后娘娘,骊山临时行宫已经修建完毕,侍卫们也已提前抵达,封锁了周边区域,确保安全。术士们已经准备好了封印所需的法器和符咒,只待皇后娘娘抵达后,便可开始进行封印仪式的准备。”
“辛苦李丞相了。”嬴政点头说道,“此次封印之事,关乎天下安危,还需李丞相多多费心。”
“为陛下和大秦效力,是臣的本分。”李斯躬身应道。
蒙武也前来汇报了军队的部署情况:“陛下,臣已命三万大军驻守在骊山外围,严密防范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安排了一千名精锐侍卫,贴身保护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蒙将军做事,朕一向放心。”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次日启程。这日夜里,咸阳宫的灯火依旧明亮,芈玉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明日的骊山之行,将会是一场硬仗,不仅关乎她自己的命运,更关乎大秦的安危,甚至是整个天下的秩序。
但她没有丝毫退缩,穿越到这个时代,成为大秦的皇后,肩负起封印时空裂隙的重任,这或许就是她的宿命。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会勇敢面对,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身边的人。
二十七、前往骊山的途中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嬴政便带着芈玉,率领着术士、文武重臣及精锐侍卫,浩浩荡荡地向着骊山进发。队伍旌旗招展,甲胄鲜明,龙旗与凤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大秦帝王与皇后的无上威仪。
芈玉端坐于华丽的凤辇之中,车辇由八匹骏马牵引,四周有侍卫严密护卫。她掀开轿帘一角,目光望向窗外,晨曦中的关中平原一片辽阔,麦田泛着淡淡的青绿,村落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这便是大秦的江山,是她即将用血脉去守护的土地,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皇后娘娘,外面风大,还是放下轿帘吧。”晚晴站在车辇旁,轻声提醒道。
芈玉点点头,放下轿帘,目光落在手边的陨石碎片上。这是嬴政特意让她带上的,碎片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力量波动,与她的血脉隐隐呼应,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秘密。她轻轻摩挲着碎片的表面,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此次封印能够顺利成功。
队伍行进的速度不快,沿途的百姓们得知皇帝与新封的皇后前往骊山,纷纷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跪地行礼,口中高呼“陛下万岁,皇后千岁”。嬴政坐在龙辇之中,掀开轿帘,向百姓们挥手致意,神色威严而温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芈玉透过轿帘的缝隙,看到百姓们眼中的敬畏与期盼,心中越发坚定了封印时空裂隙的决心。她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的,不仅是嬴政的信任,更是万千百姓的希望。
途中,队伍在一处驿站休整。嬴政来到芈玉的凤辇旁,问道:“一路颠簸,可有不适?”
“多谢陛下关心,臣妾无碍。”芈玉起身行礼,语气温和。
嬴政点点头,坐在她对面,缓缓说道:“骊山距离咸阳不过百里,明日便可抵达。术士们说,时空裂隙每逢月圆之夜,力量波动最为强烈,也最容易被封印。三日后便是月圆之日,我们正好可以赶上。”
“臣妾明白。”芈玉应道,“不知陛下,那时空裂隙具体是什么模样?术士们的封印之法,可有十足的把握?”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时空裂隙隐匿在骊山深处的一处山洞之中,洞口被浓雾笼罩,寻常人无法靠近。术士们虽有初步的封印方案,但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毕竟此事关乎天地秩序,从未有过先例。不过你放心,朕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无论发生什么,朕都会护你周全。”
感受到嬴政话语中的坚定与温柔,芈玉心中暖暖的,点了点头:“臣妾相信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