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鸿闻言,脸色缓和了许多,哼了一声:“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考虑得也算周全。”
他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正题,“信里说得终究简略。
说说吧,在国子监这几个月,感觉如何?学问可有进益?尤其是水利一道,可有什么新的想法或疑难?”
他没有寒暄客套,一开口便是学问,这正是他的一贯风格。
陈耀祖知道这是考较,也是交流的机会,他略一沉吟,便将从沈文渊博士处探讨的关于水流力学的一些粗浅想法。
结合自己前世的知识,以及近期研读前朝水利典籍的心得,娓娓道来。
他并非卖弄,而是真正将秦老当作可以深入探讨的师长。
“……学生近日重读《河防通议》,对其中所载‘分流杀势’之法略有疑惑。
此法固然能缓解主河道压力,但若分流渠道设计不当,或遇上特大洪水,分流口极易被冲毁,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险情。
学生以为,或可借鉴前朝隐士所提‘束水冲沙’之理念,在特定河段,通过巧妙构筑堤坝。
人为收窄河道,利用加大流速来冲刷淤积的泥沙,既保河床深度,又固堤防。
当然,此法对地形、水情测算要求极高,需慎之又慎……”
他还提到了利用杠杆和齿轮原理,设计省力闸门的构想,以及对于不同土质堤坝加固方法的比较。
秦鸿起初只是静静听着,偶尔端起茶杯抿一口。
但随着陈耀祖的讲述,他的神色越来越专注,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陈耀祖的许多想法,虽然有些还显得稚嫩,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但其思路之新颖,对问题本质把握之准确,以及那种敢于质疑经典、勇于探索未知的劲头,正是他最看重的品质!
尤其是那个“束水冲沙”的想法,与他近年来在治理黄河某些河段时的模糊构想不谋而合,甚至思考得更为深入!
还有那省力闸门、土质分析……这孩子,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几年的成长,远超他的预料!
“好!好一个‘束水冲沙’!”秦鸿忍不住抚掌赞叹,打断了陈耀祖的话,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认定的学生。
“你能想到这一层,并能指出《河防通议》中‘分流法’的潜在弊端,可见是真下了苦功,动了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