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藕花深处

原本好不容易把自己科举路上第一个拦路虎,字迹给练好了。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一座大山挡在前面,那就是诗词。

这作诗一道,确是他眼下最大的难关。

自从徐夫子开始正式教授诗词,他便陷入了某种困境。

对仗工整、平仄合规于他而言并非难事,他做出的诗篇格式上挑不出错处,甚至堪称严谨。

可徐夫子每每批阅,总会在评语中写下“匠气过重,灵气稍欠”八字。

他不明白。

同样是背诵着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诗词长大,为何那些同窗——

尤其是姚宗胜——

便能做出灵动鲜活的诗句,而自己绞尽脑汁,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得到的却总是“匠气”的评价?

他甚至偷偷对比过,自觉自己的诗在文采上并不逊色,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气”,究竟何在?

这一日,徐夫子看着底下大多面带困惑的学子,尤其是目光中带着不甘与思索的陈耀祖,心中有了决断。

他合上书卷,朗声道:“今日天光正好,闭门苦读无异于刻舟求剑。尔等随我来,我们去个地方。”

学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夫子意欲何为。只见徐夫子已率先向外走去,众人只好慌忙收拾笔墨书匣,跟了上去。

“夫子,我们去何处?”王富贵按捺不住好奇,凑上前问道。

徐夫子回头,眼中含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去秋水湖,赏荷。”

“哇!”

“真的吗?”

“太好了!”

乙班的学子们瞬间爆发出欢呼,如同一群被放出笼子的雀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能离开沉闷的学堂,去往水畔荷塘,于少年心性而言,简直是天大的乐事。

就连一向矜持的姚宗胜,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陈耀祖心中一动,隐约明白了夫子的用意。

一行人步行前往秋水湖。夏日炎炎,半个多时辰的路程走得众人微微冒汗。

但自由的心情冲淡了暑热的烦躁。

远远地,便见一片浩渺水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走到近前,更是被那美景震撼。

但见秋水湖畔,千顷荷塘恣意铺展,翠绿的荷叶如无数玉盘托举,层层叠叠,延绵至水天相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