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喜忍不住追问,声音都带着颤。
张小花狠狠点头,嘴里还含着没咽完的藕粉,含糊不清地说:“绝了!这味儿,能卖!指定能卖!”
陈家人这才松了口气,纷纷拿起碗筷分食。
陈铁柱舀了小半勺,在嘴里含了半天,最后叹了句:“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粮食能这么好吃。”
钱秀娥舍不得多吃,把自己碗里的拨给四丫和五丫,看着她们吧唧嘴的样子,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
几个小姑娘更是没出息,捧着空碗还想再要,被钱秀娥笑着拍了下手:
“省着点,等过阵子摘了桂花,按耀祖说的那法子试试,保管更馋人。”
一家人围着石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陈大壮摸着肚子,憨憨地笑:
“这玩意儿比玉米面好吃百倍,就是太金贵了,咱庄稼人哪敢天天吃。”
陈二喜却眼睛发亮:“正因为金贵,才值钱啊!城里那些大户人家,说不定就好这口呢!”
说到做生意,院子里的气氛更热烈了。钱秀娥转身进了屋,抱出一个沉甸甸的木匣子,“哗啦”一声倒在桌上,银子、铜板滚了一地。
一家人蹲在地上数了半天,最后陈二喜掐着指头算:
“总共三十二两七钱,盖房子得花十两,剩下的也就二十来两。想在城里租个铺子,怕是不够。”
“要不,咱先不租铺子?”
张小花忽然开口,“像卖山货那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试试?本钱小,还能看看行情。”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随即眼睛一亮。
陈二喜拍着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先攒着本金,等摸清了门路,再去城里盘个铺子也不迟!”
陈铁柱也点头:“稳妥,稳妥,咱庄稼人做事,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陈二喜就带着大丫、二丫去了村头。
陈老栓家的三亩藕田正好要挖,听说陈家要全收,当下就乐了:
“你们要多少有多少,给个实在价就行!”
陈二喜爽快,按市价多给了两文钱,陈老栓笑得合不拢嘴,立马叫上儿子帮忙起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