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是格外的疑惑,这藕粉跟葛根粉是什么玩意儿?
别说没看过了,就连听都没听说过,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让他们去卖,这不扯淡吗?
“我会呀!”陈耀祖拍着胸脯,“我在学堂的书里看到的。
莲藕挖回来,洗干净了磨成浆,过滤一下,晒干了就是藕粉;
葛根也是一个道理,就是挖起来费劲点。”
他说得头头是道,好像已经做过无数次一样。
其实他哪是从书里看的,不过是前世跟着爷奶一块做过。
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做法,比如红薯粉,凉粉之类的,步骤其实都差不多。
可他知道,这话不能说,只能往书本上推。
果然,一听是从书上学的,钱秀娥顿时来了精神:
“咱耀祖就是聪明,念书还能念出这门道来!”
陈铁柱也点着头:“我看行,反正莲藕、葛根咱这儿也不缺,先试试呗。”
陈二喜更是第一个响应:“我看行!耀祖说能成,就准能成!
待会我就去后山挖葛根,再去老叔家荷塘里摸些莲藕回来,咱试试做!”
他性子最是活络,一想到能去城里开铺子,眼睛都亮了。
如果能去城里头开个铺子,到时候他跟大哥也不用在风里来雨里去。
还能够让自家媳妇安排到城里头生娃,请大夫都方便一些。
钱秀娥更是特别相信自家孙儿,无他,就是因为陈耀祖说出的这几个方子,她觉得可行。
毕竟很多粉就是这么搞出来的,比如红薯粉,要不是他们自己这都吃不饱,谁不愿意吃那滑溜溜的粉条?
院子里又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刚好趁着这段时间入秋,天凉了下来凉茶也不好卖了。
陈二喜他们今天已经不打算去收山货了。
两兄弟决定今天就去把材料搞一部分回来。
只要做成功了,那么他们的心里也有个底。
张小花也开始盘算着该找谁借个石磨磨藕浆。
天刚蒙蒙亮,鸡叫头遍的时候,陈二喜和陈大壮就扛着锄头、背着竹筐上了山。
秋露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可两人心里头热乎——这葛根要是真能做成粉换钱,那可是家里的大事。
“你看这漫山遍野的,哪不是葛根?”陈二喜拄着锄头直起腰,往远处望。
山坳里、坡地上,到处都是缠缠绕绕的葛藤,深绿的叶子上还挂着露珠,风一吹哗啦啦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一辈人常说,饥荒年景里,这玩意儿能救命,就是太难嚼,生啃像吞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