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一行押解着剑南重犯及如山铁证,浩浩荡荡返回神都洛阳。消息早已通过六百里加急传回,朝野震动,暗流汹涌。与潞州案时不同,此次牵扯出私铸兵甲、勾结古族、意图谋逆等骇人听闻的罪行,甚至隐隐指向朝中更高层级的人物,使得神都的气氛空前紧张。
车驾抵达洛阳当日,并未举行盛大的迎接仪式。武则天只派了内侍省太监总管并一队千牛卫,将郭鸿瑾、司徒明等要犯直接押入天牢最深处,严加看管。证物则送入宫中秘库,由皇帝亲信与三司主官共同查验。
狄仁杰入宫复命,武则天于偏殿单独召见。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女皇略显疲惫却威严更盛的容颜。
“怀英,辛苦了。”武则天看着风尘仆仆、但目光依旧清亮的狄仁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剑南之事,朕已悉知。你又一次为朝廷立下大功,也…又一次捅了马蜂窝。”
狄仁杰躬身道:“臣份内之事,不敢言功。只是此案牵连甚广,背后恐有更大隐情,望陛下圣心独断,彻查到底,以绝后患。”
武则天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宫阙,良久才道:“朕何尝不知?郭鸿瑾、司徒明不过台前卒子。那赤乌铜,那古族遗秘,还有裴文清口中那位‘王爷’…桩桩件件,都指向更深的水下。”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狄仁杰:“但正因如此,才需慎之又慎。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弹劾你的奏章,可比上次潞州案时,少了许多。”
狄仁杰微微一笑:“或许是他们学乖了,又或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武则天颔首:“不错。真正的对手,此刻正躲在暗处,窥伺时机。他们知道,铁证在手,郭鸿瑾等人已是弃子。但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会想办法切断线索,甚至…反扑。”
“陛下圣明。”狄仁杰道,“因此,三司会审必须尽快进行,在对方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坐实郭鸿瑾、司徒明之罪,并尽可能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关于其上线的信息。”
“朕已下旨,三日后,太极殿,朕仍亲自主持三司会审。”武则天决断道,“怀英,你此次回京,锋芒太露,已成某些人的眼中钉。这几日,便在府中好生歇息,非召不必入朝。一应事宜,朕自有安排。”
这是保护,也是策略。狄仁杰心领神会:“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