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麾下五十万大军已列阵待发,只待李、杨二人出兵,便可合围朱厚烈。纵使其武功盖世,也难敌千军万马。
李世民凝眉道:“此界以武为尊,朱厚烈未至天人合一,尚可一战。若任其突破,天下再无制衡之人。”
刘邦暗自思忖:大汉倾举国之力亦未造就天人强者,此境岂是易达?否则世间早已高手如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广目光一闪,提议道:“当暗中栽培武林精锐,以牵制朱厚烈。”
他手中虽网罗众多江湖好手,但宗师已是凤毛麟角,大宗师更是屈指可数。
杨广、刘邦与李世民达成共识,当即决定联合发兵讨伐朱厚烈。
刘邦和杨广各自返回属地,着手调集兵马。
三位霸主此番联手,誓要让朱厚烈为所作所为付出沉重代价。
朱厚烈巡视全城后,并未发现值得留意之物。
他正欲回宫拟定治国方略,身形一闪便凌空掠入皇城。
宫墙对朱厚烈而言形同虚设,他径直踏入龙香阁。
提笔记录后,朱厚烈着手筹划战略,首重粮草储备。
行军作战需保障后勤,自古兵家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必须确保全军粮饷供应万无一失。
来人!
几名侍卫闻声而至,朱厚烈沉声下令:速传文武百官至龙香阁议事。
侍卫领命疾退,心知必有重大决策。
朱厚烈 ** 调息,察觉体内真气奔涌不息。
他凝神聚气,发觉五雷 ** 竟有突破之兆。
五雷 ** 果然生生不息。
朱厚烈随手挥掌,雄浑掌风将殿门震得粉碎。
恰逢百官奉命前来,见此情形纷纷跪伏请罪。
吾皇 ** ——
朱厚烈拂袖道:众卿平身。朕刚颁布新制,今后大明推行新式耕作法。
群臣惊叹君主如此迅速把握治国根本,实乃国之大幸。
忽有传令兵疾奔入殿:
急报——
朱厚烈见那兵卒神色仓皇举止失当,当即龙威迸发,厉声呵斥:堂堂大明将士,何事令你方寸大乱?
兵卒猛然警醒,连忙整肃仪容禀报:启禀陛下,边关急报!汉、唐、隋三国联军正犯我疆界。
殿中文武闻言哗然。朱厚烈眼底寒芒闪动,暗忖:朕尚未兴师问罪,尔等倒先来送死。既如此,便不必再韬光养晦。
即刻调遣三十万精锐驰援边关。 ** 敕令如惊雷炸响,震得殿宇簌簌,定要教他们血债血偿!
朱厚烈负手而立,足尖轻碾间,整块金砖应声碎裂。澎湃内力化作实质威压,群臣纷纷伏地山呼:吾皇 ** !陛下圣明!
狂笑声中,朱厚烈纵身掠上城楼。但见三军列阵,刀戟如林。他振袖高呼:诸将士谨守心神,纵有千难万险——话音未落,王语嫣匆匆赶来:朱哥哥要亲征么?
朱厚烈轻抚少女云鬓,笑而不语。
朕并非要御驾亲征,只是在检阅三军。
眼下军心尚未稳固,待局势平稳后再作打算。
王语嫣洞悉朱厚烈的心思,当即呈上一柄特制的长枪。此枪通体精钢打造,枪长两米有余,锋刃处采用独门锻造技法,内藏玄机。她轻声道:
朱哥哥武功盖世,这柄枪或许派不上用场,却是语嫣的一片心意。
朱厚烈望着眼前这位被自己牢牢掌控的佳人,嘴角微扬。此时校场上的将士们斗志昂扬,誓要荡平三国,扞卫大明疆土。见军心可用,朱厚烈当即下令三军开拔。
忽见一员虎将单膝跪地,声若洪钟:陛下为何不许末将随军出征?正是心腹大将李将军。
朱厚烈扶起爱将:爱卿忠心可鉴。然朝中局势未稳,需你坐镇京师。说话间,察觉李将军臂膀愈发刚硬,不由赞道:看来金刚不坏神功已臻化境。若再修习金钟罩铁布衫,内外兼修,假以时日必成宗师。
说罢取出两卷手抄秘籍赐予李将军。
届时必将成为一代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