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如同晴天霹雳,让凌皓的心沉入了谷底!
十天报废一柄高阶飞剑?就算灵青盟现在拥有“灵铸”打印机和相对成熟的材料供应链,也绝对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这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是可持续性的致命缺陷!
“可持续性问题…”凌皓喃喃自语,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过于聚焦于能量的“供给”端,却忽略了能量“载体”本身的耐久极限。这就像给一辆跑车装上了永动机,却发现车身和轮胎无法承受持续的高速磨损一样!
他立刻下令,暂停所有“永动I型”的列装计划,召集所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紧急攻关。
会议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必须提升飞剑材料的抗灵蚀性能!”一位材料院士率先发言,“我们需要寻找或者设计一种,能在高能灵子流冲击下保持结构稳定的新材料!”
“谈何容易!”另一位院士反驳,“现有的‘皓元素’复合材料虽然物理性能强大,但其灵子惰性太强,本身就不利于能量传导。我们是在其基础上,通过掺杂‘稀土伴生元素’和构建纳米网络,才实现了高导灵性。但现在看来,这种结构在抗疲劳和抗侵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许…我们可以从电路设计上优化?”一位灵能工程院士提出,“减少不必要的复杂回路,增加冗余设计,采用更粗、更稳定的能量主干道…”
“但那会牺牲性能!飞剑的威力、附魔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立刻有人反对。
争论四起,却难以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案。提升耐久,往往意味着牺牲性能;追求极致性能,则必然缩短寿命。
凌皓沉默地听着,大脑在飞速运转。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材料学或工程学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哲学问题。他们之前的设计思路,是否走入了误区?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沉默不语的欧冶启,忽然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院长,诸位…老夫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传统炼器大师身上。
“欧冶长老请讲。”凌皓示意。
欧冶启整理了一下思绪,道:“我等传统炼器,有一门近乎失传的秘法,名为‘百炼锻灵’。并非指捶打百次,而是指在锻造过程中,通过特殊手法,将材料的‘灵性’与‘物性’反复淬炼、融合,使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达到一种‘灵肉合一’的境界。此类法宝,或许初始威力不如一些急功近利之作,但其韧性、耐久性,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却远超寻常。”
他顿了顿,看向凌皓:“科学之道,讲究量化与掌控,将‘灵’与‘物’剖析得清清楚楚,这是优势。但是否…也因此,人为地在‘灵’与‘物’之间,划下了一道鸿沟?我们的纳米灵络、附魔电路,就像是强行嫁接在材料骨架上的‘人造神经’,虽然高效,却终究是‘外来物’,与主体材料的结合,并非天生地养,故而在持续的高负荷下,容易从结合处崩溃?”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了凌皓的心头!
是啊!他们一直在用“加法”,用“组装”的思路来制造法宝。将各种功能模块,通过各种技术,“安装”到主体材料上。却忽略了,法宝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生命体!其能量流转,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是贯穿其每一个“细胞”的!
他们追求极致的“效率”,却牺牲了整体的“和谐”与“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