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材料数据库建立,万物皆可析结构

标准化模块剑阵在内部演练中展现出的恐怖威力,如同一场席卷灵青盟内部的思维风暴,彻底重塑了所有弟子,尤其是中低层弟子对自身力量的认知。那种凭借集体意志与精密计算,将微弱个体力量汇聚成足以摧垮传统精英的毁灭洪流的体验,让他们在震撼之余,更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狂热信念。

然而,凌皓并未沉溺于这份成功的喜悦。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了宗门大比的胜负,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那被幽冥殿紫袍人临死前透露的“殿主布局”,以及黑风山脉深处那尚未完全解密的“上古炼炉”与“虚空之心”。

“无论是应对未来的危机,还是继续深化我们的‘科学之道’,都离不开对物质世界最本质的认识——材料。”凌皓在新落成的“万物解析中心”对核心团队说道,“我们之前对寒铁、风铜的优化,对纳米覆层、附魔电路的探索,都只是基于有限样本的经验性突破。我们需要一个系统,一个能够解析、记录、推演万物内在结构的庞大知识库!”

这个被凌皓命名为“万物结构数据库”的项目,其野心远超之前的任何研究。它旨在利用灵青盟现有的所有观测和分析手段——从宏观的物理性能测试,到“微观洞察镜”下的晶体结构,再到“灵犀波扫描”探测的能量纹络与内部缺陷,甚至凌皓“洞虚之眼”所能窥见的更深层规则信息——将一切物质,无论金石土木、灵草妖兽、乃至虚空能量凝聚体,都进行彻底的“解剖”,将其成分、结构、性能、能量亲和性、规则承载度等所有属性,量化、归档、建立关联。

“一旦这个数据库建成并足够庞大,”凌皓的声音带着一种开拓新大陆般的激情,“我们将不再需要完全依赖经验和试错来寻找新材料、新配方。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比对和‘造化之炉’的推演,直接设计出具备我们所需性能的理想材料!甚至,我们可以逆向解析那些上古流传下来的神秘材料、破损法宝,揭开它们蕴含的古老秘密!”

这个宏大的构想,让欧冶启激动得浑身发抖。作为一名炼器师,他太清楚一个这样的数据库意味着什么!那将是所有匠人梦寐以求的终极宝典!

项目立刻启动。“万物解析中心”内,各种分析仪器被催动到极致。联盟宝库被打开,无数积累的材料被取出,从最低阶的凡铁、青冈木,到珍贵的星辰砂、万年温玉,甚至是从黑风山脉收集来的、被虚空能量侵蚀变异的矿石和那些幽冥殿刺客留下的诡异法器碎片,都成为了解析的对象。

海量的数据如同百川归海,涌入“织网”系统专门划分出的存储与计算节点。光幕上,代表着不同材料的三维结构模型、元素分布图、能量场图谱、应力应变曲线…如同繁星般不断点亮,彼此之间开始由“织网”自动建立关联,形成一张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不乏惊人的发现。

例如,在解析一块从上古遗迹中出土的、看似普通的“断龙石”时,“微观洞察镜”结合“灵犀波”发现了其内部一种极其独特的、仿佛天然阵法的硅酸盐晶体排布结构,这种结构使其在承受巨大压力时,能将应力均匀分散,从而拥有远超其成分应有的坚韧度。这一发现立刻被应用到新型防御性建材的设计中。

又如,在分析一种名为“幻影蝶”的三阶妖兽翅膀粉末时,发现了其鳞片结构对光线的奇妙干涉和折射效应,启发了新型光学隐身涂层的研究。

而对那柄受损的焚天锤以及从幽冥殿刺客处缴获的黑色短剑残骸的解析,更是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对焚天锤核心那块产生裂纹的“地心炎晶”进行原子级别的扫描,数据库精准定位了其内部因冷却不均产生的位错线和微孔洞聚集区,正是这些微观缺陷在战斗中成了裂纹扩展的源头。同时,也完整记录下了那块“九天流火”材料与地心炎晶之间,那鬼斧神工般的“梯度过渡层”的精确成分和结构数据,这为未来复制甚至优化这种高级材料融合技术提供了可能。

至于那幽冥殿的黑色短剑,其材料更是诡异。数据库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已知的、导灵性很差的“幽冥铁”,但其中掺杂了一些极其细微的、从未被记录过的黑色结晶颗粒。这些颗粒对幽冥死气有着超乎寻常的亲和与放大作用,并且其自身结构极其稳定,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免疫高频震荡和能量穿刺!

“这是一种全新的材料!暂命名为‘幽冥结晶’。”凌皓看着光幕上那放大后如同黑色钻石般的结构模型,眼神凝重,“幽冥殿能掌握虚空遁术,炼制出这种诡异法器,恐怕与这种材料,乃至其背后的来源,脱不开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