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纳米材料覆剑身,强度韧性翻几番

“理论上可行,但工艺是最大的挑战。”凌皓没有夸大其词,“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精确操控纳米粒子,并使其按照预定结构进行自组装的技术。”

他带领众人回到新材料实验室,指向一台刚刚完成调试、造型更加精密、布满了各种喷嘴和能量束发生器的设备。

“这是‘原子沉积与自组装系统’。”凌皓介绍道,“它可以通过电场、磁场或者特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将气态或液态的前驱体材料,在基体表面分解,并引导生成的原子或纳米粒子,在设定的位置‘生长’出我们想要的结构。”

小主,

他选择了石铁那柄已经被分析透彻的青锋剑作为基体,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首先,是对剑身进行彻底的纳米级清洁和活化处理,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污染物,并且有足够的活性位点用于后续材料的“生长”。

然后,启动“原子沉积系统”。特定的前驱体气体被注入真空腔室,在精密的能量束轰击下,分解成活性原子,并在预设的电场引导下,均匀地沉积在剑身表面,形成第一层致密的纳米陶瓷覆层。整个过程在“微观洞察镜”的实时监控下进行,确保覆层的厚度和致密度达到设计要求。

接着,更换前驱体,开始沉积第二层掺杂了特殊金属颗粒的覆层。这一层需要控制颗粒的大小、分布和浓度,以确保其对虚空能量的干扰效果达到最优。

最后,是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第三层——能量导流纳米网络的构建。这一次,使用的是一种液态的前驱体,其中包含了能够自组装成特定纳米灵纹的“智能分子”。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条件下,这些分子如同拥有了生命,开始在剑身表面自行组织、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肉眼完全不可见的能量网络。

整个覆层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时辰,对能量控制和环境稳定性的要求极高,不容有丝毫差错。实验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光幕上数据流动的刷刷声。

当系统提示覆层完成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凌皓小心地打开真空腔室,取出了那柄青锋剑。

从外表看,这柄剑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古朴的样式,寒光闪闪。但握在手中,细心感知,却能发现其重量几乎没有增加,但剑身似乎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润泽感”和“整体性”,仿佛原本存在的所有微小瑕疵都被完美填补,变成了一块浑然天成的宝玉。

“微观洞察镜!”欧冶启迫不及待地喊道。

镜对准剑刃。光幕上显示出令人震撼的景象——在放大了数十万倍的视野下,可以看到剑身表面覆盖着一层极其均匀、致密的多层结构,最外层的纳米陶瓷如同最细腻的铠甲,中间层的特殊金属颗粒如同繁星点缀,最内层的能量网络则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复杂而有序地遍布整个剑身!

“进行性能测试!”凌皓下令。

众人移步测试区。

首先是常规的力学性能测试。当测试机施加压力时,光幕上显示的数据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强度:提升百分之四百!

韧性:提升百分之三百!

硬度:提升百分之三百五十!

这已经不是提升,这是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