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现,看似基础,却意义非凡!它们第一次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数据”,揭示了灵气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能量场”的部分属性!
凌皓根据初步数据,开始尝试建立模型:
· 假设灵气是一种遍布空间的特殊能量场,由基础灵子构成。
· 不同属性灵气,是基础灵子在不同“激发态”或“组合模式”下的表现,对应不同的能量频率。
· 修士的灵根,像是一组天生的“滤波器”和“转换器”,对不同频率的灵气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与转换效率。
· 功法,则是引导灵气流动、优化转换过程的“算法”。
“如果这个模型成立,”凌皓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光芒,“那么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精确测量一个人的灵根属性(滤波器参数),为其量身定制最优化的‘功法算法’,并寻找环境中对应属性灵气最浓郁的区域进行修炼,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这个前景,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心潮澎湃!
当然,他们也遇到了无数难题。仪器精度不够,数据波动巨大,个体差异难以标准化,许多现象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
但没有人气馁。每一次失败的实验,每一条异常的数据,在凌皓看来,都是通往真理的阶梯。
他带领着团队,日以继夜地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中,不断地修正仪器,调整模型,设计新的实验。
“规则研究院”内,堆满了写满算式的草纸和闪烁着灵光的实验装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前世的顶尖实验室无异的、专注而热烈的科研氛围。
量化分析灵气,这第一步,他们走得艰难,却无比坚定。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功推开这扇门,后面将是整个修真界修行方式的彻底革命!
科学养炁的时代,就在这看似枯燥的数据记录与仪器调试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凌皓的传奇,也在这探索世界本源规律的征程中,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