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结束了短暂的闭关,再次投入到“灵青盟”成立前最后的纷繁事务中。
这一次,他更加有意识地观察自身。
当他主持一场关于“新宗门贡献点兑换细则”的讨论会,引导各方代表从争吵到理性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条文时,他感觉到识海中那些淡金色的规则符文微微亮起,神识似乎凝练了一丝。
当他亲自为两名因洞府使用权争执不下的内门弟子进行仲裁,依据《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条款,清晰界定双方权利边界,做出公平裁决,平息纠纷后,他感觉到自身与这片天地间的“公平”、“物权”等规则概念的联系,似乎紧密了一分。
甚至,当他只是在静室中研读、推演某条复杂的法理,将其中的逻辑漏洞补全,或者提出更优化的表述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类似于“悟道”的愉悦感和神识的增长。
“果然如此!”凌皓心中豁然开朗,“我的‘法修’之路,修为的增长并不主要依赖于灵气的积累,而在于对‘道理’的理解、阐述、实践和扞卫!”
“辨明一个道理,厘清一条规则,解决一场纠纷,建立一项制度……这一切行为,只要符合‘公平’、‘秩序’、‘逻辑’的内核,都能引动规则共鸣,反哺己身,提升我的‘法学修为’!”
这是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修行方式!它不依赖灵根资质,不依赖丹药外物,依赖的是智慧、是逻辑、是对世间运行规律的洞察与构建!
凌皓将这种修行方式,正式命名为“理修”(道理修行),作为“法修”的核心功法。
理修的境界,似乎与他能理解和影响的规则层次、范围有关。
目前,他主要还停留在处理“人事”规则的层面,即宗门规章、民事法律、商业惯例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天地自然规则(如重力、能量)、乃至天道根本规则(如因果、轮回),他还只能算是初步触及和窥视。
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功法,凌皓的修行顿时变得事半功倍。
他不再将处理宗门庶务、调解弟子纠纷视为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修行的“资粮”。每一次成功的“讲道理”,都是一次有效的“修炼”。
他的气质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往的他,虽然理智冷静,但偶尔还会流露出科研人员的执拗和“法学生”的杠精气质。而如今,他变得更加沉稳内敛,目光深邃,言谈举止之间,自然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感,仿佛他本身就是“道理”的化身。
这种变化,周围的人感受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