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堂亦然!”器堂长老也立刻跟进。
谁都不想被排除在这场规则制定的盛宴之外。
筹备委员会当即拍板:成立“标研院(筹备组)”和“质量检测中心(筹备组)”,由凌皓兼任总顾问,两宗丹堂、器堂抽调精干力量参与,立即启动《灵青盟丹药/法器通用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
消息传出,两宗丹堂、器堂的弟子们沸腾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炼丹炼器,不仅仅是手艺,还可以是一门有标准、可量化、能认证的“科学”!
接下来的日子里,凌皓更加忙碌。他带领着两宗的精英丹师和炼器师,开始了艰苦的标准起草工作。
这过程同样充满了争论,但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吵架,而是基于数据和实验的理性探讨。
“我认为‘赤炎丹’的火灵力单位标准应该定在1000以上!”
“不行,根据对一百炉丹药的检测数据,平均水平在850,定1000会导致合格率过低,建议定在900…”
“法剑的硬度测试,应该用标准玄铁试块,以三成灵力催动,无卷刃无崩口为合格…”
“这个防御符箓的激发时间标准,必须低于0.1息,否则实战意义大打折扣…”
无数的实验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进行,海量的数据被记录和分析。林风的探测仪被不断改进,成为了标准检测的核心设备。阿土和石坚则负责维持秩序和材料保障。
凌皓仿佛又回到了前世带领科研团队攻关的岁月。他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用逻辑推理解决技术争议。
当第一版《灵青盟丹药通用技术标准(草案)》和《灵青盟法器通用技术标准(草案)》终于出炉,并经过两宗高层批准,准备试行时,所有人都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两本厚厚的、充满了数据和条款的“标准”,标志着灵溪宗和青木宗的丹药法器生产,从此告别了纯粹的经验时代,迈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而“灵青盟标研院”和“质量检测中心”的牌子,也即将挂起。
凌皓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功法评定标准、任务难度标准、弟子资质测评标准……无数的领域,都等待着标准的建立。
但他乐此不疲。
因为,制定标准,就是制定规则。
而他,正在用他的方式,为这个混乱而迷人的修仙世界,打下“科学”与“秩序”的基石。
看着那两本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标准”草案,凌皓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灵青盟”出产的每一颗丹药、每一件法器上,都带着那个代表着品质与信誉的认证标志,行销四海,成为修真界公认的硬通货。
那,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