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战成名“讼棍”号,无人敢惹辩论狂

与之相伴的,是另一个更为直白的称号——“辩论狂”。意指其一旦进入“讲规矩”的状态,便会陷入一种狂热而严谨的论证过程,不把道理掰扯清楚绝不罢休,其逻辑之严密、引据之广博,足以让任何与之辩论者头皮发麻,心生怯意。

“千万别跟凌长老争论!那简直是自取其辱!”

“他现在跟你讲道理,是给你面子!真要把他那套‘法典’搬出来,金丹长老都得头疼!”

“以后见到凌长老,恭敬点没错,万一不小心犯了规矩,被他逮住‘普法’,那可就有得受了!”

“讼棍”与“辩论狂”的称号叠加,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青岚宗上下,从外门弟子到内门精英,甚至一些地位不低的长老、执事,在面对凌皓时,都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小心谨慎。

这并非源于对他实力的恐惧(尽管他的神识威压同样令人忌惮),而是源于对那种在规则层面被彻底瓦解、驳斥的畏惧。那是一种智力与知识维度上的绝对压制,让人连反抗的念头都难以升起。

一时间,凌皓在青岚宗内,竟达成了一种“无人敢惹”的微妙状态。当然,这种“不敢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避之唯恐不及,而是一种带着敬重、忌惮和些许无奈的“不愿招惹”。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凌长老在执法堂上,用无数条宗门法规和精妙法理“教育”得怀疑人生的反面教材。

这种风气的改变,直观地体现在了日常事务中。

· 弟子间发生争执,若一方抬出“要不要去找凌长老评评理?”,另一方多半会气焰顿消,主动寻求和解。

· 各堂口执事在处理事务时,也更加注重规矩的准确运用,生怕哪里出了纰漏,被这位“讼棍”长老抓住把柄。

· 甚至连一些长老在决策时,也会下意识地多想一层:“此举是否符合宗门法规精神?会不会被凌皓那小子挑出毛病?”

整个青岚宗的运行,在无形中被套上了一个“规矩”的紧箍咒,虽然初期让一些习惯了随心所欲的高层感到些许不适,但整个宗门的秩序和效率,却因此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扯皮推诿的事情少了,按章办事的氛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