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一些对土壤中共生微生物依赖性强的灵药(如某些菌根共生型灵药),在水培环境下生长不良。凌皓开始研究如何在营养液中添加有益的“灵性微生物制剂”。
一些稀有灵药,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现有技术难以满足。
但主流灵药水培技术的成功,已经为基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标准化药材,不仅满足了凌皓的研究需求,甚至开始有少量盈余可以供应青岚宗内部使用。
苏婉晴治疗中所需要的“宁神草”、“地根花”等辅药,现在已经可以完全由基地水培供应,品质稳定且充足。这为凌皓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他能更专注于攻克“虚空结晶”等核心难题。
更重要的是,水培技术的成功,让“人工培育灵药”的理念深入人心。青岚宗内,越来越多的丹师和灵植夫开始关注并学习这种新技术。凌皓也不藏私,在基地内开设了培训班,传授基础原理和操作规范。他深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
这一日,凌皓正在水培车间调试新设置的“可变光谱灵光灯组”,试图为一种新引进的、对光照敏感的“月光莲”找到最佳光照配方。一名弟子前来汇报,说宗门外有几个小宗门的代表联袂来访,希望能参观学习灵药水培技术,并愿意付出代价换取相关技术。
凌皓微微一笑。技术的辐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了。
他吩咐弟子按规矩接待,技术可以有限度地交流,但核心知识产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他在灵溪宗就确立的原则。
看着车间里那些在精准调控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灵药,凌皓仿佛看到了未来修真界农业的雏形。不再受制于天时地利,而是通过人类的智慧,在方寸之间创造最优的生长条件。
“水培、光照、营养液……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蕴含着让灵药生长加速的奥秘。”
“科学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他转身离开车间,走向苏婉晴的病房。资源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接下来,该是集中精力,向那“高频生机吞噬体”发起总攻的时候了。有了稳定优质的后勤保障,前方的医道攻坚战,他将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