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高倍率的灵能显微镜(概念性设备)下,他看到了诡异的一幕:那淡银色的螺旋梯状结构,如同拥有生命一般,缓慢地“缠绕”上吞噬体模拟能量的复杂分形结构,并非破坏,也非融合,更像是一种……寄生或共生?它似乎在从吞噬体结构中汲取某种极其微量的能量,用于维持自身旋转,同时其存在,也轻微干扰了吞噬体结构的能量流转效率!
效果非常微弱,但性质极其特殊!
这完全超出了凌皓最初的设想!他本想制造一种炸弹去爆破,却意外合成出了一种可能具有“渗透寄生”能力的“特洛伊木马”!
“意外的发现……往往比计划内的成果更有价值。”凌皓压下心中的激动,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他暂时将“靶向爆破”的思路搁置,全身心投入到对这种意外诞生的新化合物的研究中。他将其命名为“虚空之梯”,简称VT-1。
接下来的几天,凌皓对VT-1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测试和性质研究。
他发现,VT-1对正常的生命组织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几乎不产生任何相互作用,仿佛隐形一般。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即使注入苏婉晴体内,只要控制好剂量,对她也应该是安全的。
而其“寄生”吞噬体的特性,虽然微弱,但潜力巨大。如果能增强这种效应,或许能逐渐削弱甚至控制那吞噬体?
凌皓开始尝试优化合成工艺,提高VT-1的纯度和产量。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增强其“寄生”能力。是调整“虚空结晶”和“幻心苔”的比例?还是引入第三种、第四种材料?或者改变合成时的能量场参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又进行了数十次实验,合成出了VT-2, VT-3……等几个变体,但效果都不如最初的VT-1理想,要么稳定性下降,要么失去了渗透能力。
“看来,VT-1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其最佳合成窗口非常狭窄。”凌皓意识到,这种新化合物的诞生,是多种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的奇妙巧合。
虽然无法立刻量产或优化,但VT-1的发现,无疑为治疗苏婉晴提供了第二条潜在的路径——不再是暴力拆除,而是缓慢的“生物(能量)控制”。
凌皓决定,在继续研究“靶向丹药”的同时,启动一个并行的“VT-1微剂量临床观察”计划。
他制备了极其微量的、高度纯化的VT-1,将其融入为苏婉晴特制的营养液中。剂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远低于任何可能产生显着效应的阈值,目的仅仅是观察VT-1进入她体内后,与那个真正的吞噬体之间,是否会产生如实验中那般的微弱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