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笑答基础化学好,反应式都写明白

“尺寸…变小…就能改变性质?”刘大师傅喃喃自语,眼神迷茫又闪烁着思考的光芒。这个世界虽然有“大小如意”的神通,但那多是物理形态变化,从未想过物质本身的性质会因尺寸而变!

“正是!”凌皓肯定道,他尽量用比喻来解释,“这就好比,一粒沙子微不足道,但无数沙子组成的沙漠却能吞噬一切。一根木头容易折断,但无数木材纤维交织却能成为坚韧的纸张。”

“黄金亦然。当它的颗粒小到一定程度,其表面特性会发生巨变,活性暴增,能够极大地促进某些特定能量反应的进行。在我们…呃,在祖师的真法中,称之为‘尺寸效应’。”

他拿起一支炭笔,在一旁还未收拾的黑曜石面板上(代替黑板),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将炼丹过程,看做是无数‘药性灵子’在能量驱动下的重新组合排列,形成新的、更稳定结构的过程。”他画了一些小圆圈代表灵子。

“而丹纹,则是这种排列达到完美有序的体现。”他将小圆圈排列成极其规整的图案。

“但是,很多深层反应的能量壁垒很高,就像一堵墙,阻碍了灵子们达到最完美的排列状态。”他在图案前画了一堵墙。

“而纳米金催化剂的作用…”凌皓在墙前画了无数个极小的点,“就是在这堵墙上搭建了无数个‘梯子’(他差点说出‘降低反应活化能’),或者像一个高效的‘媒人’,极大地促进了灵子们之间的‘结合’,引导它们以更低的消耗、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方式,排列成最完美的结构!”

“所以,它并非提供了额外的能量,而是‘优化’了能量使用的‘效率’!”凌皓最后总结道,笔尖重重地点在那些小点上。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钱长老、刘大师傅、周霖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那简陋无比的示意图,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着!

虽然那些比喻和术语依旧新颖陌生,但其中蕴含的逻辑和道理,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脑海中固有的迷雾!

原来如此!原来不是材料本身多么神奇,而是形态的变化带来了性质的颠覆!

原来丹纹的产生,可以这样去理解和引导!

“效率…优化效率…”刘大师傅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眼中光芒越来越盛,“怪不得!怪不得祖师手札中强调‘药力不可浪掷,灵火不可虚耗’!原来核心在于‘效率’二字!老夫以往只知其然,今日才知其所以然!”

他猛地看向凌皓,激动道:“凌大师!这‘纳米金’的炼制法门…”

“不难。”凌皓笑道,“核心在于‘分散’和‘稳定’,我可以把制备的‘器诀’和‘配方’写下来。不过,并非所有丹药都适合用它,它主要对涉及能量态转变、结构重排的反应效果显着。不同的反应,需要寻找不同的‘催化剂’。”

他又抛出了一个概念:“这就涉及到‘反应特异性’了。我们需要研究不同药性的能量波动频率,匹配能与之共振的催化材料…”

凌皓侃侃而谈,又将反应动力学、催化机理的皮毛用丹道语言包装后娓娓道来。

刘大师傅和一众丹师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以往许多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丹道关窍,此刻竟然变得清晰明了,有迹可循!

“妙啊!妙啊!”刘大师傅抚掌大笑,“以金导金,以木引木…万物相生相克,皆可入药,皆可为媒!老夫以往眼界太窄了!”

他兴奋得像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追问:“那凌大师,您之前补全丹方,是否也是依据此理?那九转还魂丹缺失的几位辅药…”

凌皓点点头,走到另一边面板前,拿起炭笔。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补全丹方,也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主药药性、以及丹药欲达成效果的能量结构逆向推导。”

他在面板上写下“九转还魂丹”五个字,然后在下面划了一条线。

“首先,我们确定目标:此丹核心药效,是激发潜能,重塑生机,吊命还魂。其能量结构,必然偏向极致的‘生发’与‘融合’。”

他在线上写了“生发”、“融合”。

“已知的主药‘千年还魂草’,其能量波动频率峰值在这里…”他画了一个波形图,标出一个点,“性阴寒,主滋养。”

小主,

“而另一味主药‘血精妖果’,能量峰值在这里…”他又标出一个点,“性燥热,主激发。”

“两者属性相冲,能量频率差异巨大,直接融合,必然冲突爆炸,故需辅药进行调和、引导。”

他在两个点之间画线,表示巨大的能量鸿沟和冲突。

“传统的思路,是加入平和药性的材料进行缓冲,但往往效果不佳,或失之猛烈,或失之温吞。”凌皓说道,“但我们从能量频率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搭建一座‘桥梁’,让这两种差异巨大的能量,能够平稳、高效地过渡、融合?”

他在两个点之间画了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