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周霖身上,这位曾经的保守派中坚,如今竟然率先“叛变”发言?
“经验固然重要,但难以复制和传承。”周霖学着凌皓的语气,努力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为何不尝试将影响成丹率的关键因素量化呢?比如,‘凝露草’的药性活化程度,是否可以用其能量波动峰值来精确判断?达到某个特定能量阈值时投入‘茯苓粉’,是否比模糊的‘将发未发’更精准?”
“再比如,不同年份的黄精,其有效成分含量确有差异,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提前检测其能量强度,来反推其实际药效,从而精确计算投入量,而非模糊的‘酌情增减’?”
周霖的话,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量化”和“标准化”!
小主,
会场顿时安静了一下,随即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量化?这怎么量化?” “丹药变化精微,岂是冷冰冰的数字能概括的?” “胡闹!难道以后炼丹还要先拿个尺子量一量不成?”
反对的声音依旧强烈。
那位刘师兄更是冷哼一声:“周师侄,你跟着凌皓学了几天新奇玩意,就忘了丹道的根本了?君臣佐使,阴阳调和,此乃天地至理,讲究的是圆融如意,岂能如此机械死板?”
“刘师叔误会了。”凌皓此时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议论,“量化并非否定君臣佐使,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实现‘君臣佐使’和‘阴阳调和’。”
他站起身,走到会场中央,目光扫过众人:“请问诸位,何为‘君’?何为‘臣’?何为‘佐使’?”
“这…”刘师兄一愣,下意识回答,“君药为主,治病之本;臣药为辅,助君药之力;佐药为…”
“那么,如何判断‘君’药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用?‘臣’药辅助的比例是否恰到好处?‘佐’药是否真正起到了调和制约的作用?”凌皓一连串的反问,让众人陷入沉思。
“传统方法,靠的是成丹后的效果反推,以及丹师的主观感受。但这个过程是黑箱操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凌皓继续道,“而科学的方法,是试图打开这个黑箱。”
他示意周霖启动“丹控二号”的模拟演示功能(这是新加的功能)。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简化版的回气丹能量反应模型。
“大家请看,这是‘凝露草’(君药)在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活化曲线…这是‘茯苓粉’(臣药)的能量释放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当凝露草能量达到峰值A时,茯苓粉的能量释放速率最快,二者融合效率最高!过早或过晚投入,都会导致融合度下降,能量浪费!”
屏幕上清晰的数据曲线和模拟动画,直观地展示了之前只可意会的“火候”!
“再看,‘百年黄精’(佐药)的能量频谱…它与君药、臣药都存在能量交互点。如果用量不足,调和效果不佳;如果用量过度,反而会抑制主药药效!其最佳用量,并非固定值,而是与君药、臣药的实际强度呈一个函数关系!完全可以通过提前检测药材强度,计算得出最优解!”
凌皓的话,如同在众人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丹药炼制过程中,那些所谓的“君臣佐使”、“阴阳调和”到底是如何在能量层面上具体实现的!
原来…丹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而是可以根据药材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优化的算法基础!
原来…那些模糊的“经验”,背后竟然藏着如此精准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