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皓如获至宝,但他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修炼,而是再次发挥科研精神,对这些观想法进行“逆向工程”和“优化”。
“观想火焰…目的是提升精神热度与专注度?观想流水…目的是让精神力流动更顺畅?观想星辰…目的是扩大精神感知范围?”
他尝试不同的观想对象,并用自己设计的“主观感受评分表”来记录不同观想方式对精神力精度、强度、稳定性的提升效果。
甚至,他异想天开地开始尝试建模!
炭笔在草纸上勾勒出复杂的坐标系和函数曲线。 “假设精神力强度为I,聚焦精度为P,扫描频率为F,环境灵气密度为ρ,目标灵气频率为ω…” “那么,有效信号捕获概率S,或许可以表示为:S= f(I, P, F, ρ, ω) … 一个多变量优化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I,P, F}组合,使得在给定ρ和ω下,S最大化?” “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来拟合这个函数f…”
阿土和李邈看着凌皓对着那些鬼画符般的公式和曲线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摇头皱眉,完全看不懂,但却大受震撼。他们只觉得凌皓周身仿佛弥漫着一种玄而又玄的“道理”韵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邈更是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呆滞状态,喃喃念叨:“公式…优化…大道至简…莫非这便是尊师推演天道所用的无上法门?”
凌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反应浑然不觉。
他知道,这些公式目前还只是空想,缺乏数据支撑。但这是一个方向!一个将玄之又玄的修炼过程,纳入可分析、可优化、可量化框架的方向!
几天后,凌皓的面前,已经不再是那本《灵溪诀》,而是十几张写满了公式、算法流程图、实验数据记录和优化方案的草纸。
虽然“主动调谐算法”和“最优滤波材料”都远未成功,但他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基于逻辑和数据的修炼方法论框架。
他放下炭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中虽然疲惫,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理论准备初步完成。接下来,就是时候进行第一次…‘科学修炼’实践了。”
“就从‘主动调谐算法’的初级版本,配合目前找到的、滤波效果相对最好的‘清心兰’提取物开始试试看吧。”
他拿起一小瓶自己萃取的、散发着微弱清凉能量的淡蓝色汁液,目光坚定。
失败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方向。
而现在,他不仅有方向,还有了初步的“公式”和“优化方案”。
科学修仙的第一轮实践检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