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蔫蔫地回了一句。
“首都大学?!”
赵旭东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牛逼啊兄弟!这可是攀上高枝了!”
“咱们国防科大的牲口,配首都大学的仙女,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啊!”
“滚蛋。”
顾逸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别贫了,说点正事。”
他强行把话题拉了回来。
“对了,明天就是毕业作品检验了,导师那边有什么新通知吗?”
提到正事,赵旭东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他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
“还真有个重要消息。”
“今天下午刚下来的通知。”
“明天的毕业作品检验,规则变了。”
“变了?怎么变了?”
顾逸的心头一紧。
“我们专业的导师,不参与评分了。”
赵旭东的脸色有些凝重。
“这次的联合评审团,是由兵部特种大队的人,还有各大设计局和兵工厂的代表组成的。”
“兵部特种大队?”
顾逸愣住了。
“他们来干什么?”
“据说,他们负责评定‘战场实用性’这一项。”
赵旭东解释道。
“而那些设计局和兵工厂的代表,则负责综合考评”
“包括设计理念、制造成本、技术创新等等。”
“咱们的导师,只负责教学环节的评定,没有最终的评分权。”
顾逸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这个变动,太突然了。
也太致命了。
以前的毕业考核,说白了,就是导师说了算。
导师们看着自己的学生一路走来,清楚他们的能力和付出,评分时多少会带些主观感情。
可现在,评委换成了一群只看结果的“外人”。
特种大队的人,他们不懂什么复杂的设计理论。
他们只关心这件武器在战场上好不好用,能不能杀敌,能不能保命。
任何花里胡哨却不实用的设计,在他们眼里都是垃圾。
而兵工厂的代表,他们是精明的工程师和商人。
他们会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你的作品是否具备量产的价值,成本是否可控,技术是否成熟。
这两拨人,一个代表了终极用户,一个代表了生产厂家。
他们的标准,比学校的导师要严苛百倍,也现实百倍。
“而且……”
赵旭东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听说,这可能会成为咱们兵器工程专业未来的惯例。”
宿舍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力,远比想象中要大。
这意味着,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切,可能都要面临一次颠覆性的审判。
过了许久,顾逸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脸上倒是没什么担忧的表情,反而透着一股莫名的兴奋。
“这样……才有意思,不是吗?”
赵旭东看着他,也笑了。
“没错。”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
他们是国防科大的学生,是未来龙国兵器工业的脊梁。
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绝对的自信。
宿舍里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几人没有再过多地议论这件事。
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第二天的最终考核,做着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