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展台上,乌木伞的残骸在冷白色的灯光下,如同一个为过往献祭的冰冷祭坛,每一道扭曲的断裂处都仿佛凝固着无声的呐喊。但林蔷薇知道,真正的答案,往往隐藏在更深处,在那些被刻意遗忘或封存的记录之中,在那些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她的目光从承载着悲壮情感的伞骨上艰难移开,投向了这个私人博物馆区域里,那几个外观朴实、毫不起眼的合金存储单元。
她走向其中一个标注着“归档-07”的抽屉。拉开时,轨道发出几乎低不可闻的顺滑声响,显示出精良的保养。里面并非预想中的武器或装备,而是一摞用高级防水、防腐蚀、甚至可能防能量探测的特殊材料妥善封装的文件袋,以及几枚样式古老、但外壳锃亮、保存完好的数据芯片。它们被整齐地排列着,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又像沉默的墓碑。顾夜寒似乎早已预感到有一天她会来到这里,并以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和远见,为她保留了这把通往血腥过去的、沉重的钥匙。
她首先拿起那份触感冰凉、封面以暗色字体印着“晨曦孤儿院事件-内部评估(绝密)”的文件袋。解开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双重密封条时,发出细微的“啵”声,如同开启一个被封存的瘟疫盒子。抽出里面的纸张,纸张是特制的,微微泛黄,却依旧强韧,上面的字迹是毫无感情的打印体,带着官方报告特有的、将惨剧转化为数据的冷酷疏离感。
\\火灾的调查报告\\,以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撕开了她记忆中被时间、创伤和自我保护机制共同美化和模糊的帷幕。
报告开篇就明确指出,那场吞噬了无数幼小生命、在她灵魂中烙印下永恒恐惧与分离之痛的大火,\\并非意外\\。
标题下方,用加粗的猩红色字体标注的结论,如同两道血痕,触目惊心:
“行动代号:‘篝火’。目的:一,清除知晓‘摇篮计划’早期基因植入实验的潜在不稳定载体(即Subject Series C-孤儿院批次);二,极限环境下的适应性及行为模式测试。”
清除……测试……
这两个词像烧红的烙铁,不仅仅是烫在视网膜上,更是狠狠烙在了她的心尖上。喉咙里泛起一股混合着铁锈和灰烬味道的腥甜。
所谓的“不稳定载体”,就是那些和她一样,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身体里被埋入了各种实验性基因编码的孩子。他们天真的笑容,稚嫩的生命,在圣殿眼中,只是需要被绝对掌控的变量,一旦存在潜在风险,便选择了最彻底、最残忍的方式——灭口。那些昔日玩伴的哭喊、焦黑的躯体……原来都只是被清理的“数据误差”。
而所谓的“测试”,对象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