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研究进入了快车道。林枫带领团队日夜不休地分析海量的规则灵纹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关键节点。他们发现,空间折叠的稳定性,并非取决于蛮力压制,而在于找到并强化其内部固有的“规则锚点”,以及优化规则线扭曲的“曲率过渡”,避免产生应力的集中点。这完全印证了玄玑真人“规则驾驭”的思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像编织一件无形的灵丝法袍,”林枫兴奋地向赵乾汇报初步成果,“我们不能强行拉扯,而要顺着丝线本身的韧性去编织,在关键节点打好‘结’(规则锚点),让力量的传递平滑过渡(优化曲率)。这样编织出的空间结构,才能既稳固又灵活!”
基于这一革命性的认知,攻关小组在灵枢-玄玑的算力支持下,开始构建全新的“空间折叠稳定模型”。他们不再追求用更强的外部能量去“凝固”空间,而是设计出一种精妙绝伦的“规则谐振灵阵”。这个灵阵的作用,是发出一种特定频率的规则波动,与折叠空间内部的固有规则锚点产生“共鸣”,主动引导规则线以最稳定、最节能的方式重新排布,并持续注入微弱的“规则修复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理论模型建立后,便是凶险万分的实践验证。他们不敢直接在“创痕区”进行,而是选择了附近一处荒芜的次位面碎片作为试验场。
第一次实地测试,紧张得让人窒息。当新型“空间稳定灵阵”启动,柔和的灵光笼罩住一小片被强行折叠的空间时,监控数据剧烈波动,折叠空间表面漾起不稳定的涟漪,仿佛随时要崩溃。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稳住!共鸣频率再精确0.003个灵子单位!”林枫紧盯着数据流,声音嘶哑地下令。
苏晓双手如飞,精准微调着灵阵参数。“规则锚点响应增强!曲率过渡平滑度提升!”
灵枢-玄玑的合成音冷静地报出数据:“规则应力下降15%……稳定性阈值接近……跨越!折叠空间进入稳态!能量消耗仅为旧方案的7.2%!”
成功了!
试验场内,那片被折叠的空间,不再像以前那样散发出危险的波动,而是呈现出一种内敛、稳固的光泽,仿佛一块被完美切割的钻石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