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丹修文明的科技树

? 探索与认知: 发展深空探测、平行世界探索、高维观测技术,目标:彻底破解‘播种者’迷雾,认知宇宙真相。

4. 协同机制:

? 研发分工: 根据两界优势,明确各自重点攻关方向,避免重复投入。建立联合实验室,攻关交叉领域。

? 资源调配: 建立联盟共享资源库,按科技树发展优先级进行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知识更新: 科技树为动态模型,随新发现不断优化调整,由灵枢-玄玑负责维护。

【预期成效:】构建一个根基牢固、主干粗壮、枝繁叶茂、具备极强韧性、适应性和进化能力的文明技术体系,极大提升联盟整体科技实力与抗风险能力。

【挑战:

? 理论融合难度: 两界部分基础理论存在差异,需找到更底层的统一模型。

? 利益与习惯冲突: 技术路线的统一可能触及原有利益集团和研发习惯。

? “播种者”反应: 如此系统化的技术整合,可能被视为严重威胁,招致更猛烈打击。

蓝图宏伟,描绘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每一步都需克服重重阻碍。

绘制蓝图:在磨合中前行

联盟科技树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流云宗的科学家习惯于从宏观现象推导规律,而镜玄界的学者则擅长从微观粒子构建模型。在讨论“灵力本质”的统一定义时,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掀翻虚拟会议桌。最终,是灵枢-玄玑融合体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灵子-场统一模型”,将灵力视为一种特殊高阶维度场在低维空间的激发态,其量子化表现为灵子,才勉强平息了争议。

研发分工更是涉及实际的资源与声望。将镜玄界擅长的“个体基因优化”列为优先方向,意味着流云宗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源需要部分让渡,这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在联盟最高议会的强力推动和灵枢-玄玑展示的、融合后技术路径的惊人潜力面前,理性的声音最终占据了上风。一个个联合实验室在“万界台”中立次元建立起来,来自两个世界的精英们开始了磕磕绊绊却又充满激情的合作。

初试锋芒:“概念锚定”的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