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丹方开源运动

第八十一章:丹方开源运动

“灵力区块链防伪系统”的成功部署,不仅为流云宗残存力量建立了一道坚固的物资信任防线,更意外地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魔气的污染,在某种深层规则上,会留下与“星陨”密切相关的独特“印记”。这一发现,将科学派的视野从单纯的防御和对抗,拉入了一个更加深邃、关乎魔道本源的探索领域。

然而,要解读这种神秘的“星陨印记”,理解其与幽冥涧祭坛、远古天魔召唤仪式的关联,单靠科学派自身的力量,已显得捉襟见肘。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现代科学思维,更需要对流云宗乃至整个修真界古老传承、禁忌秘闻、乃至天地规则的理解。而这些知识,大多散落在各堂口的古老典籍、长老们的经验传承,甚至是那些被视为“糟粕”的野史杂记之中。

与此同时,宗门内部,虽然云鹤真人以铁腕手段确立了科学派的合法地位,并通过“战时技术统筹委员会”实现了资源的初步整合,但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和知识壁垒,并非一纸命令就能彻底消除。器堂、符堂、丹堂等传统势力,在配合委员会工作时,依然习惯性地将核心技艺视为不传之秘,对于关键原理和数据往往有所保留,影响了整体协作的效率。尤其是在破解“星陨印记”这种需要集思广益的尖端难题上,这种隔阂成了巨大的阻碍。

科学派内部,对此也有不同声音。一部分弟子认为,科学派的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尤其是在宗门危难之际,更应牢牢掌握核心优势,以防被他人觊觎甚至反制。但以赵乾为首的核心成员,在灵枢的理性分析和陈铭(仍昏迷)一贯倡导的“知识共享、协作创新”理念影响下,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流云宗如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任何知识壁垒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尤其是在面对玄骨这种级别的敌人和“星陨”这种超常规现象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享一切可以共享的知识,或许才是唯一的生路。

一场关于“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传播方式的激烈辩论,在科学派内部和委员会高层悄然展开。

“诸位,”在一次由灵枢主持的虚拟会议上,赵乾面对委员会各位长老的全息投影,语气沉重而坚定,“区块链系统发现的‘星陨印记’,关乎魔道本源,可能是我宗能否寻得一线生机的关键。但破解它,需要汇聚我们所有人的智慧。然而,目前各堂口间的知识流通,仍存在诸多无形壁垒。长此以往,恐误大事!”

器堂鲁大师皱眉道:“赵师侄,非是老夫藏私。只是各堂传承皆有千年根基,核心秘法关乎道统,岂能轻易示人?况且,贵派之术与吾等之法迥异,即便公开,也未必能相互理解。”

符堂玄玑真人也微微颔首:“鲁大师所言不无道理。阵法符箓,玄妙精深,非经年累月浸淫其中难以领悟。仓促公开,若被误解或滥用,反生祸端。”

就连丹堂葛洪,虽然态度已大为缓和,也沉吟道:“丹方乃丹修心血所在,尤其是一些独门秘方,更是立身之本……”

面对质疑,赵乾没有退缩,他调出了灵枢准备好的一系列数据和推演结果:“诸位长老请看。这是灵枢基于现有数据,对‘星陨印记’进行的初步分析模型。其灵波结构涉及高等灵能几何、跨界物质嬗变乃至部分时间法则的残留效应……单凭任何一家的知识体系,都难以完全解析。” 投影上显示出极其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灵纹结构和能量流动图。

他顿了顿,继续道:“科学派并非要求各堂口无条件公开所有核心秘传。我们提议的,是一种有限度、有组织、有目标的‘知识开源运动’!”

“开源运动?”几位长老面面相觑,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