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安全层: 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防入侵与防篡改机制(可结合“灵力区块链防伪”技术预研)。
【关键技术挑战:1. 海量灵能存储技术的实现(容量与成本)。2. 高效灵能数据库索引与检索算法的设计。3. 跨领域数据的关联模型与语义理解。4. 系统安全性与抗攻击能力。5. 用户接受度与数据录入的规范性。】
【推荐路径:分阶段建设,先搭建核心存储与计算基础,实现内部关键数据的上传与共享,再逐步扩展功能与覆盖范围。】
蓝图宏伟,但工程浩大。姜逸决定采取务实策略,先打造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服务于科学派最紧迫的需求。
首要任务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传统的玉简存储容量有限,且读写速度慢。姜逸将目光投向了宗门秘藏的一种特殊灵材——“万象魂晶”。这种魂晶具有极高的信息存储密度和极快的灵子读写速度,是制作高阶传承玉简的核心材料,但价格极其昂贵。姜逸设计了一种“魂晶阵列柜”,将数百块标准化的低品级万象魂晶通过精密灵路并联,形成一个具有超大容量和并行读写能力的中枢存储单元。同时,他借鉴“灵力电池”的灵能管理技术,为阵列柜配备了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散热系统。
小主,
数据标准化是确保数据库可用性的基石。姜逸亲自牵头,制定了《科学派数据录入规范(初版)》,对丹方、实验记录、材料属性、设备参数等各类信息,规定了统一的字段、格式、计量单位和元数据标签。例如,一个丹方必须包含药材清单(名称、用量、炮制方法)、炼制流程(温度曲线、压力、时长)、成丹指标(品相、药效、丹毒残留)等结构化信息,并鼓励添加失败记录、优化建议等非结构化备注。
网络接入方面,由于“灵力无线传输技术”尚不成熟,姜逸采取了有线与无线结合的方式。在科学派主要建筑内铺设特制的“灵导光缆”(利用纯净灵玉传导灵波信号),实现高速稳定连接。对于移动终端或偏远实验点,则使用改进的、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点对点灵波通信符阵进行数据同步。
最核心的智能检索与分析功能,则依赖于升级后的“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姜逸将其算法库扩展为更通用的“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引擎”。系统能自动从上传的结构化数据中提取实体(如药材、丹药、设备、参数)和关系(如配伍、反应、影响),构建出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当用户检索时,不仅能直接匹配关键词,还能通过图谱推理出相关的、隐含的信息。例如,检索“清心祛魔散药性冲突”,系统不仅能找出直接记录,还能关联到“高压反应釜对某药材灵化学性质的影响”等相关数据,甚至能基于AI模型推测出可能的冲突机理和解决方案。
经过数月的紧张开发与数据迁移,第一代“科学派云端丹方数据库(知网-Alpha版)”终于上线试运行。数据中心设在丹道革新司地下加固的密室中,巨大的魂晶阵列柜发出幽幽的蓝光,灵算核心低沉嗡鸣。各实验室和弟子居所安装了接入终端。
试运行第一天,效果立竿见影。一名弟子在研发新丹药时,通过数据库检索一种冷门辅药的性质,瞬间调出了过去三年内所有涉及该药材的实验记录、优化丹方甚至失败案例,其中包括一名已调往他处的弟子未公开的珍贵笔记,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另一组弟子在分析一次意外的炼丹爆炸数据时,通过数据库的关联分析功能,竟然发现其爆炸当量曲线与早期“爆炸当量测算实验”中某种特定杂质超标导致的案例高度吻合,从而迅速定位了问题根源——一批新采购的矿石原料纯度不足!
数据库的强大能力迅速征服了所有科习弟子。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壁垒,智能检索节省了大量时间,关联分析更是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科学派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然而,树大招风。“知网”系统的存在和其展现出的潜力,很快引起了玄骨上人一系的警觉。他们虽然无法直接访问数据库,但通过安插的眼线,得知科学派的研究协调性和问题解决速度突然加快,推测其必然拥有某种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